标签:
教育理念意念教学感想心理学教育学习策略 |
分类: 五德 |
今日又读《论语》。见如下师徒对话:
子贡曰:我不欲人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说:我不想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想欺负别人。
夫子说:子贡啊,很多事情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不欲人加诸我也:别人加诸你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又能怎么办?
吾亦欲无加诸人:往往无意中,你的语言或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压力甚至伤害,而这时你尚不自知。
由是,你得罪了小人,你欺负了君子,你凌辱了自己的偶像,而你——尚不自知已然播下了种种不善之因。
圣人由此感叹:是啊,孩子,很多事情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
怎么办呢?
圣人毕竟是圣人,夫子又说了: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说得多好啊!别人不懂你的心,这很自然,别人没有义务去琢磨你,去揣度你。所以,你还得靠自己:求为可知也,在“使自己行为的本意(真我),可为人所知”上多下点功夫吧。
这就又说到了沟通问题,又涉及到了情绪管理问题,又回到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了:
当别人“加诸”你的时候,你当如何应对?——情绪管理,TA。
当你无意间“加诸”了别人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善后?以后如何尽可能避免这种无意的“加诸”?——TA,内省。
俗话说:理解万岁。你要懂别人,还要让别人也能懂你——这种能力应该是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特质吧!
当然,要让别人懂你,首先你要懂自己。认清自我,是一种能力。6S里,首先做的就是这个训练。我就是我。如果人人都能认清自我、肯定自我,那就是真我。认清自我的最高境界,可谓禅者所说的“明心见性”。
学生的智商本无差别,只不过学困生的“心”被种种“概念”绕晕了,蒙蔽了。我们6S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种种训练,让孩子们冲破概念,认清本质,直指人心,认清真我,然后认清自己的“所学”,认清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即所谓“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策略”。

后一篇:一个“天价”家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