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不是我——“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

(2007-05-21 00:31:14)
标签:

学习策略

教育理念

心理学

家庭教育

教学感想

分类: 五德
禅宗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

  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

  “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
  “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
  “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
  “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
   
    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你无法让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直接铭刻在学生大脑中,“认知结构”只能让“他”自己去构建。作为老师,你能做的,就是要告诉他们一些“法门”,一些构建科学认知结构的法门,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他们“知识结构”是什么。
 
    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师,应该首先搞明白这两个词的区别啊。6S一直在宣扬的“按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去教学”,如何做到?  我不是你,你不是他……他不是我——“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