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客

(2006-11-14 15:53:48)
分类: 某年某月某一天

        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中的过客,不会停留太长,也不会停留太短。我们无法忘记的只是他们离开后的背影,我们得到的只是和他们在一起的那段时光中的甜蜜和酸涩。

                                            ——题记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对身边的人有了一种戒备心理,我总觉得每一个人都不像看上去那样简单。有人说,这是一种生活的本能。但生活的过程中的却有很多人在不停的促使我成长:同学,朋友,老师,亲人,乃至行人……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只是每一种人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在很多时候,想念或憎恨某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对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而是它教会了你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我从来不相信谁会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不相信谁会有天使般善良的心,这些都是对有斑点的人生的刻意掩饰罢了。我只相信一个人在某一时刻说的话做的事,毫不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我喜欢光明磊落的风格。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注意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希望生命中有这样一个过客,可以随时和我分享快乐与悲伤,可以和我共同判断周遭的对与错,可以真实地展现在我面前,不带一丝欺骗,无论善意还是恶意。我不断的发掘,可一直没有找到,后来想了想,算了吧,自己又何曾以最真实的面孔展现给别人呢?对自己,对别人都不必要求太高了。一切只是过眼云烟,浓淡自有消散的一天。

 所以我喜欢看书或看电视,只有在那里才会找到完美世界,它至少可以承载一颗心寻找与发现过程中的惊喜与疲惫。生命中很多人来了就来了,走了就走了,来的时候或许就已经预料到走时的寂寞,所以走时更加悄然无声,就像从来没有经过,生命那一段是空白,一直是这样,呵——已经习惯了。

 其是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秒都是那样过的,经历了太多的欢聚与分离却依然没有得到想要的生活,生活不是做秀,所以特别希望有一个过客在经历我生命时能稍稍朝我心灵深处一瞥,可以从我的微笑后面看到一个真实的我并喜欢这样的我。因为很年轻,所以有太多的梦想,所以有太昂贵的愿望,所以不喜欢人太现实,利益,可是又有太多的人表现出这一切,使我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可以用最正确的方式实现这一切,所以我说过客对你最大的影响是导致自己改变与生俱来的成长方式,而让这一方式沾染太多的世俗和诱惑。因此我最喜欢一种过客: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有一些人看见婴儿时会流泪,因为他们是人类中最纯洁的天使,他们眼睛里看到的没有邪恶,只有美丽,他们流露出的全是对世界的热爱。

 其实生活也不乏好人,只是我们早已没有了信任,在一个没有信任的国度里,人与人相处凭借的只是一条共同的纽带:利益,我们丢失了太多可贵的东西却一点也不觉得难过,我们自己筑起的围城早已斑驳枯朽了,却依然少有人愿意捡拾一块青砖去填补哪个空洞,这或许就是一种社会的悲哀,这或许就是大城市中的人越来越感觉不到快乐的原因。所以当我猛然发现一个简单真实的人时是那样兴奋,亦如古镇中卖冰糖葫芦的老人,亦如整天倒弄瓷器的艺术爱好者,还有不辞千辛万苦一路扣长头前往西藏的朝拜者,甚至是军训中那个有甜甜笑容的教官和野外生存课上那个充满深度与厚重感的老师,他们的身份截然不同,但他们眼睛里都流露出像水一样清澈的东西,我知道那是善良,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我喜欢这样的过客,他们净化我灵魂中的斑点,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他们在一起我可以脱离樊笼,说我想说的话,做我想做的事,成为最真实的我并感觉到幸福的内涵。然而,我们每天都在忙碌,不知疲惫的向前赶路,却忽视了真正的目的,于是有些朋友成了过客,有些过客成了回忆,彼此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其实如果心灵稍稍驻足,便会发现自己已经错过太多珍贵的事物,留下的只是一些身外之物罢了。也许早一点发现就会早一点觉醒,我们需要彻底放下包袱,用最真诚的心来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记住他们,不带任何理由。

 现在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和我在一起生活的是室友,是同学,他们依然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也许只是四年的相逢,也许会影响我的生命,但不管怎样都会退出我的人生舞台,逐渐淡忘,就像那天的初中同学会上的场面,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各不相同的生命道路,唯一的交叉点就是曾经共同拥有的那段时光,这就足够了,所以不必怀念,也不必感伤,因为在分别时就已经想好了再见面的借口,即使我们都知道那只是渺远的可能,但要相信无论隔着多么遥远的时空,总有一天会重逢的。

 

                               (写于2006年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遇见
后一篇:只有时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