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流影 |
读《三国》,最羡慕的是周郎。周郎,是东吴人对周瑜的称呼。
人说周郎气量狭窄,实际上,周郎所为无非是为了东吴。对诸葛亮为何几番欲害之,并非出于嫉妒贤能,他亦尝让诸葛亮之兄东吴官员诸葛谨游说其为吴侯效力。诸葛亮是周郎政治上的潜在的敌人,这是周郎忧虑所在,刘备有诸葛亮,日后必成祸患。用美人计骗刘备过江成亲,以为索还荆州的筹码,亦是由于刘备处借荆州不还之故。
有谚曰:曲有误,周郎顾。周瑜甚通音律,听人奏琴中间出错,并不明言,只是回头看一看,以示提醒。何等雅量!有大将尝言,周都督雅量高致,果然名不虚传!又谓:与公谨交往,如饮醇酒,实在令人陶醉啊!
周郎文武双全,总领东吴水军。赤壁之战是其谋略的充分体现,所谓“周瑜把水战,孔明借东风”。周郎实在是一代英杰!纵然受了剑伤,未及痊愈便披挂上阵,并豪言:大丈夫当马革裹尸还。何等英雄气概!
周郎少年有为,身为大都督时,大概二十出头;其实诸葛亮出茅庐时亦不到三十。而诸葛亮似乎少年老成;周公瑾却还保持着青年人的傲气、英气、帅气,堪称国朝青年才俊之人格典范。
古诗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或许是天妒英才,周郎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惋惜!然其青春风采,纵然在千年之后,仍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