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台22天 故宫博物院

标签:
台北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两岸杂谈 |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对于台北人来说,就像《在台北生存的100个理由》说的:对于故宫,台湾人是感到疏离的,或许正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个古老遥远“故”而且代表某种令人畏惧的权利的建筑“宫”。但每个身为这个城市的住民,也会向拥有罗浮宫的巴黎市民一样自豪。
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对于大陆人来说,如果没来看过会觉得是心头的一个遗憾,但是来参观之后会长舒一口气,还好当年这些文物运到台湾来了,否则。。。,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
今天来故宫采访“京华岁朝”特展,展出的是12件精选出来的馆藏乾隆年代的以“岁朝”为主题的宫廷画作,岁朝指的是一岁之始,象征除旧布新、否极泰来。其中最为珍贵的一幅长卷也是本次展览的由来叫《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是画《乾隆南巡图》的宫廷画师徐扬所绘,生动再现1761年元旦的北京城,由内城城墙、现在建国门的观象台起,经过东单牌楼,到皇城内东华门,讲北京东城区重要地标浓缩其中。画面描绘新春期间胡同巷道车马游人络绎不绝,界面店铺鳞次栉比,展现出乾隆盛世皇都市井繁荣富庶的情景。
我并不太懂欣赏画作,能写这么多是因为在采访这次画作的策展人,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的研究员林莉娜女士时深受感动,她为详细解读这幅画作,多次去北京,两年间详细考察了画中所绘的各个角落,对于画中每一处建筑位置今天的样子如数家珍,向观众解读画作的那一份像介绍自己心爱孩子的那一份情感着实让人敬佩,观众也在她对有关这幅画的一个个精彩小故事当中想到这幅画的实地去看一看,看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在我们采访她时,因为要打灯怕反射的光会照到这件文物上,还特意喷绘了一幅影印的画作局部作为背景。而这幅画之所以迁台几十年没有展出过,是因为直到今年新馆改造刚增加的一个长达14米的巨型玻璃长柜才能让它安全地在里面和观众见面。有这样科学严谨态度的博物馆,有这样热爱这些文物耐心的研究员,是这些国宝的福气,也是所有中国人的福祉。不过大家都希望有一天,这些原本在北京紫禁城里的文物可以在他们原来所在的位置展示出来,这真会是宇宙超级无敌。一个好消息,今年两岸的故宫博物院将首次联合推出雍正大展。我们拭目以待这个好开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