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到父母长眠的地方

(2024-03-30 04:40:11)

回到父母长眠的地方

回到父母长眠的地方

202110月笔者与妻在青浦静园预购的寿穴)

日前见有网友在短视频上佯称:“待我离世之后,皮囊一扔了之。”笔者闻之,颇有异见。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死事大,岂可草率处置?

土葬、火葬、水葬、天葬,乃至塔葬(高僧)、防腐葬(木乃伊),世界各民族,丧葬风俗虽各异,但“土葬”总归居其首。《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墓》(茨威格),纵然是伟人,料理后事也讲究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唯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若世上没有死这一回事,那亦就没有宗教。”(费尔巴哈)对待自我后事的料理是断不可像阿Q似地画押,随意一圈了之,貌似洒脱,实为对自我人生归宿的亵慢。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乡愁》)树高千尺,总归是绿叶对树根的情意,叶落归根;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到底是桑梓情怀,故土难离。

也许“死亡”是造物主赐予人类唯一而特殊的“礼物”,接纳死神的馈赠便须有智者的悟性。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参破生,又能参破死,参破死后的一切的繁琐,托体同山阿,死去何所道,才是真洒脱!

在墓碑上,人们通常写上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在这两个数字之间,人们用一条“——”标志着这个人的一生岁月。

桑榆晚景,年逾古稀,那“一横”便离生命的休止符越发切近,人生的棋局已到收官阶段,是到了该给自己的人生料理后事,去寻觅一块终极乐土的时候了。

“我们应该慎重地自己着下人生的最后一枚棋子,拉下人生的剧终大幕,我们的后事我们料理。无须计较会有几代后人会来祭扫你,自亦无须在乎一款墓地钱款多少,我们为何要亏待自己?”我对妻说。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于后事须超前料理。乘着我俩腿脚尚健,头脑清醒,先自把寿穴预购了。

哲人问:“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笔者答:“我们从父母体内来,我们回父母身边去”,父母的坟墓是通往来世的港湾,彼岸世界的“家”。撒手西归就是“回家”,“回到父母长眠的地方”。

秋阳高照,风和日丽,20211031日上午,我与妻便前往在毗邻古镇朱家角的至尊园·静园——一座负阴抱阳,流水环绕,树木茂盛,花草缤纷,风景秀丽,环境肃穆的风水宝地,紧挨父母的至尊墓地,与妻购得一款价值20余万的印度红花岗岩立碑寿穴。

“人生最美好的挽歌无过于当你在一种有价值的事业中度过了一生后能够说:‘主啊,如今请让你的仆人离去。’”(培根《论死亡》)

当笔者归去之后,在苍松翠柏的墓园里,那墓碑背阴面自我拟定的一行篆刻碑铭文是:一颗“读书种子”长眠于此——阿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