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故乡的馈赠

来自故乡的馈赠
——品读《在卫城》有感
(《在卫城》,陆建立著,文汇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炎夏酷暑,笔者意外地收到来自故乡的馈赠——笔者好友,《杜湖》杂志主编陆建立先生的新著《在卫城》。拜读之下,那份享受犹如痛饮一杯冰镇啤酒,腋下生风,神清气爽。
陆先生的《在卫城》汇集了他多年来跋涉故土,考察历史,采写风情的四卷美文:一座城的深度;想起两棵树;流动的石头和寻找京剧名丑韩金奎。全书以史为经,以文为纬,编织出一幅文史兼美,情景俱佳的浙东巨幅历史长卷,山水美图。
“观海卫”者,东海之滨,江海交汇,千年古镇,六百年名卫,历史根脉久远。史载:“始皇东巡,观海于其地。”“卫所”者,明初改建的军事制度也。卫名“观海”,乃“海之大,观在卫也”,遂留千古地名“观海卫”。
“秦海唐涂宋地”,古越窑青花瓷,始建于三国的浙东第一古寺五磊讲寺,乃至浪港山出土的大量粗陶片,卫城根脉可上溯到远古先民的栖居遗址。而卫山锈迹斑驳的古炮台无疑镌刻下当年抗倭的悲壮史册。一品《在卫城》便如畅饮千年老窖,涵泳其中,回味无穷。
三北大地,东南形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儒林名士辈出。初唐书法大家虞世南的故里就在五磊山脚下。定水名刹,杜洲书院,元末明初戏曲家高则诚,小说家罗贯中等一众名家云集,学风鼎盛。
东南名镇“鸣鹤场”,“小桥,流水,人家”,幽深的深宅大院、班驳的马头墙,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粉墙黛瓦,曲弄幽巷,虽经历千年风雨沧桑,格局依然清晰,俨然一幅水墨画,享有“鹤皋风景赛姑苏”的美誉。]
翠屏山脉群峰翔舞,杜湖白洋湖烟波浩渺,山顾盼有情,水曲折有致。品读《在卫城》跟随作者导游图,领略江南古镇的氤氲烟雨,婉约风情,欣赏湖光山色,品尝故乡美食,聆听熟悉乡音,打卡名胜名宅,在木板石桥上叹息时光的流逝。二品《在卫城》的滋味恰似小口慢啜百年佳酿,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从浙东来,我回浙东去。2013年初夏,父亲过世后,我们兄妹七人终于在年过花甲之际踏上了寻根之旅。寻到了我的虽有几份破败却模样依旧的出生屋——福山前方村33号。凭吊了虽几经历史风雨捶打却依然巍峨屹立,进深宽敞的外公翁山麓的大宅院,并在泽山庵为外公燃上一炷心香,了却半世纪的祭拜。
十年一瞬间,三品《在卫城》翻出老照片,重温寻根时光,犹如品尝一杯碧绿清淡的碧螺春,茶起茶落,品味知味。人生一世,任你走得再远,故乡终归是生命的原点与归宿。
谢谢来自故乡的馈赠,品读《在卫城》,就犹如在外游子梦回故土,轻吻泥土的芳香,情牵桑梓,魂在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