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弹部队》与《千钧。一发》

(2010-03-15 12:29:10)
标签:

《拆弹部队》

《千钧一发》

电影

《阿凡达》

杂谈

左克之后,大问题没了,皮肤小过敏一直持续。懒得出门,靠在床上看《拆弹部队》,一边看一边感慨。于是用手机发微博一条:

 

《拆弹部队》和《千均。一发》这两个片子太雷同了:都是拆弹;都获大奖;都有很高专业水准;都不卖座。

 

有一次在华星影楼看《千钧。一发》,我,及旁边的王柠,及满场观众,都屏息观看,写实风格的剧情牵动着每个观众的视觉神经。高群书的悲天悯人和理想主义情怀、张弛有度的技术、沉稳写实的风格……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演出结束后,全场起立,长时间的掌声。

 

后来传来《千钧。一发》获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消息。第一次登上银幕的马国伟因为《千钧一发》里面的本色出演获最佳男主角奖。这个普通民警当时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影帝,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高群书拉他上街买了套西服,他才战战兢兢,拉着高群书站在领奖台上。

 

据说,当年美国人Peter看完《千钧。一发》后说:这是我本年度看到的最好的华语电影。然后,Peter先生又说,我觉得应该把改编权卖到美国去。Peter的CAA美国总部的同仁看过影片后也很惊奇电影里表现的事件。
Peter说,美国人民很喜欢这部英文名叫《Old Fish》的中国电影。

 

至于《拆弹部队》有没有抄袭、借鉴、仿制《千钧一发》就说不好了。或者仅仅是受到启发。

 

曾经看李小镜(Daniel Lee)的摄影,原始丛林里,一群现代的人,现代人的身体和装束,猫科动物的脸庞和眼睛。看《阿凡达》时不由的想,这个片子的造型设计肯定是借鉴了李小镜的作品,至少他看过,受到启发。


 

连高群书自己都觉得《拆弹部队》一些元素和《千钧。一发》很像,“幽默,拆弹,嘟嘟囔囔絮絮叨叨,手持摄影,非明星,贫民区,三条腿的猫,缠绕在电线上的磁带芯,很强大、很油菜、境界其实都不高的拆弹专家。”

 

有口碑、有品质,没市场、没票房,在这一点上,《拆弹部队》和《千钧。一发》也极其相似。《拆弹部队》全球票房目前不到2000万美金,《千钧。一发》不到200万元人民币,都够惨的。

 

高群书一气之下拍了《风声》。前些日子又拍了《西风烈》。之后又要拍《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有种“此片不卖座,爷再拍别的”的倔强。

 

《拆弹部队》特侥幸,或许这次的奥斯卡大奖能激活它的发行,但《千钧。一发》就没有那么幸运,“虽然导演也曾幻想让这个片子代表中华民族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赛,但领导还是坚持了《梅兰芳》”。或许领导觉得《梅兰芳》更能代表中国文化吧。

 

如今有个特别奇怪的风气,中国的官员们总是认为画几笔国画唱几句京剧就是文化。中国最不缺少的是一辈子都在那里复制一幅山水或者梅兰竹菊的画家,以及从小不读书只进戏校学过唱念做打的戏子。并把这些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每当看着官员们伸着兰花指,说我学唱一段某某某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替他们憋着的嗓子难受。

 

我看凯瑟琳·比格罗摘下“小金人”后,她的前夫、《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当场掐她脖子做“掐死你的温柔”状表示祝贺的照片我也特别感慨。这要换成中国的前妻和前夫会怎么样呢?

 

总之中西文化还是不同。即便是口碑同样好、内容如此相似的影片,它的命运终归也是不一样的。 http://img1.qq.com/ent/pics/6636/6636047.jpg

 高群书电影《千钧。一发》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853ad1b3710962d8618bfd3.jpg

凯瑟琳。比格罗电影《拆弹部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红烧肉
后一篇:中国移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