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过程中常见的5个错误动作

标签:
体育 |
分类: 选文荟萃 |
1.双脚位置
(1)错误动作:很多学生在跳绳时,双脚是分开的,有些甚至到与肩同宽的程度。
导致后果:双脚分开跳会让落地不稳、踝关节容易受伤,而且增加了膝关节的压力,造成膝关节受损。另外,跳绳时双脚分开,很容易造成断绳。如果是在体测或者比赛期间,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正确方法:双脚自然并拢,落地时尽量落在一个点上。
(2)错误动作:单脚靠前。双脚一前一后分开。
导致原因:靠前的腿部肌肉力量强于靠后的,长久下去会造成长短腿和脊柱侧弯,甚至引发髋关节错位。
正确动作:在跳绳时,双脚位置尽量保持一致性。
2.腿部姿态
错误动作:刻意向后撩腿
导致后果:这样落地时一般都是脚后跟先触地,没有用到足弓减震,容易直接冲击膝关节,造成膝盖疼痛。
正确方法:要善于利用脚踝,初学者前期可以用垫脚跳,后期还是要改掉这个毛病,垫脚可以让脚踝更好的缓冲,调整节奏,但却降低了跳跃速度,在熟练后要将垫脚跳改掉。这样好处在于:一是动作幅度小,比较省力;二是强化了踝关节的力量,可以预防日常生活中的崴脚;三是避免身体的大幅度震动,避免损伤膝关节。
3.手臂动作
错误动作:怕绳子过不去或者打着自己,用手臂挥绳子,所以手臂会不自觉地与身体分开。
导致后果:这样手臂会大张,造成手臂发力摇绳。长时间下去会增加大臂的负担,加快体力消耗。还会出现学生手臂上抬,导致绳子打不着地,导致跳不过去。
正确动作:利用小臂和腕部的力量。建议跳绳时把大臂夹紧,大臂贴近身体,用小关节的力量去摆动跳绳,使用手腕发力摇绳,稳定跳绳节奏。
4.时间与次数
错误现象:跳绳的时间过长与次数过多。
导致后果: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过度的跳跃性练习容易造成关节损伤。
正确方法:一开始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即可,再慢慢增加到10-15分钟。慢速跳绳保持在平均每分钟跳6070次,较快的速度保持在平均每分钟140一160次。
前一篇:用信息技术来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
后一篇:科学进行爆发力训练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