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问题

(2008-10-29 16:15:18)
标签:

语言爆发期

三岁成长

奇奇

分类: 奇仔趣事

凝眸望去

那片深浅不一                                   

层次分明的绿
让我品味时间的意义......

《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问题奇近两天晚上睡觉的时间提前到7点半左右,妈妈判断奇在幼儿园午觉可能睡不足,毕竟孩子多,有醒的,有小便的,屋子里就失去了安静。前天奇妈下班到家的时候,奇已经睡着了,一整天都没稀罕上,只好照着脸蛋上狠狠亲了几大口。昨天一路小跑奔回家,赶上奇还是有倦意,见到我回来了,非要让妈妈上床给讲故事。

     本来正愁下班时间又缩短了和孩子的亲子互动和语言交流,和没问题,还是老规矩,图书他自己选,今天奇没有选幼儿园教材《古诗接龙》,而是选择了云姨给买的幼儿版《十万个为什么》,妈妈欣喜,这是关乎知识积累的好书,赶紧挑选一本人体知识系列字正腔圆的讲起来。我讲了为什么眼睛会流眼泪,为什么眼泪是咸的,奇一直静静瞪着大眼睛听着,没有说话。我正要继续往下讲,奇突然指着《眼泪为什么是咸的》?问题旁边的一个儿童插画问我:

   “妈妈,为什么黑小子也流眼泪啊”?

    细看原来插画是一个非洲卷卷头发盘腿坐着的小男孩,长得黑黑的,怪不得被奇称为黑小子。看着奇求知的大眼睛,我好像理解了奇的疑问,反问他:

   “那你是什么”?

    奇说“我是白小子”。

    我又问“那妈妈呢”?

    奇回答“妈妈是白姑娘”。

    奇是觉得“黑小子”在他眼里和他有着明显的不同,而且居然能把小子和姑娘对应上。我告诉他“我们是黄皮肤的中国人,“黑”小子是黑皮肤的非洲人,但你们都是小孩,所以生理结构和特点是一样的”。

   奇又问:“为什么我们是黄皮肤,他是黑皮肤”?

   我快速调动着脑子里所有的活跃细胞,尽量用不太晦涩但还算科学的道理解答他:

   “因为我们的国家不同,人种也不同,这是遗传的问题,比如说你是妈妈生的,所以大家都说你长得象妈妈”。

   奇“哦”了一声,这个比如似乎让奇理解了“黑小子”和“白小子”的区别。还没等我喘口气,奇又问我:

   “那我为什么是妈妈生的”?

    ~~~《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问题

     “因为妈妈想像着自己将来的孩子应该象天使一样美丽,你就象天使,所以妈妈生下来的就是你啦”~~

    我的天,连翻书的时间都不给,明明记得《十万个为什么》人体生理系列里面有类似的问题。真是考验这个年龄的孩子妈妈的及时应变能力啊《十万个为什么》之外的问题奇对我诗意化的回答好像比较满意,慢慢的闭上眼睛在我的怀里睡着了。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两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三岁的孩子对语言充满着无限的渴望,更对无穷无尽的知识内心画满了问号。奇还有一个月三岁,这一星期来,我发现他的语言和求知心有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是:

 

 1、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基本可以把一件事从始至终表达清楚,当他感觉到组织了好半天的话已经让你充分理解并与他交流,立刻流露出轻松愉悦的神情。也就是上周五从幼儿园回来,奇主动跟我讲早晨我们出去锻炼了,回来我吃了....一直讲到放学前的晚餐,基本上是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会使用主文和从属文的句子,也有我的概念,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愈来愈正确。那天我们在山吧,奇看到小白兔说“妈妈,它太可爱了,把它抱回家吧”。从幼儿园回来路上,奇说“妈妈,今天幼儿园的鸡翅特别的好吃”。

 

2、爱刨根问底问为什么。诸如上面的母子问答,每天若干个问题在你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冒出来,往往问了一圈的问题问到最后正好问回原点。在讲故事的时候,妈妈说“妈妈要去上班,送丫丫去幼儿园,丫丫哭了”。奇会问“问什么妈妈上班?为什么丫丫去幼儿园?为什么要哭”?每一句话都可以随时变成问句。

 

3、喜欢自言自语。近几天表现尤为明显。周末吃饭前,奇突然要吃巧克力,奶奶说吃完饭再给。奇不高兴,一边唠叨一边往屋里走“什么奶奶,怎么这样啊,连巧克力都不给,真抠”。我吃完饭出来的时候,发现奇坐在小木马上自己小声说“我就是比雯雯听话,连老师都说了,你怎么不承认呢”。一看就是还琢磨着幼儿园的事呢~看,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思想,自言自语是好事,适时的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对孩子的不解、疑惑给予一定的启发;当孩子能独立战胜困难时,可以给予鼓励。

 

4、自编自导故事。 奇最近喜欢自编自导故事,有时候是把《三只小猪》、《龟兔赛跑》讲着一半就给改词了,而且故事结果和原文出入比较大,但还算合理。比如,《三只小猪》分别盖好房子后,进行如下延展:猪妈妈一看猪大哥盖的房子倒了,非常生气,把他打了一顿......他理解了猪大哥房子盖的不好,所以妈妈生气,因果关系的逻辑想像还真是合理。

 

    都说0——3岁是孩子语言敏感期,但我觉得2——3岁才是孩子真正有意识有需求的语言爆发期。而且学习语言的来源基本就是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妈妈我现在非常注意多和奇进行语言交流,并且非常注意和他交流时的用语,尽量用正确的语音语调,使用书面语,不去模仿强调孩子非正式的儿语。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既有模仿,有时也能自己的创造。再就是在这个时期,给奇念大量带插画的书,事实上,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比念图画书更好的了。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也为他对识字的积累打基础。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等同于赐予了他一笔丰厚的财产。今天妈妈给奇在当当网上订了《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不一样的卡梅拉》。原来在朋友家拿回来一本,发现那时候的奇对成长故事还只停留在对插图的趣味阶段,并不能达到实质寓教于乐的意义。本想作为三岁生日礼物,但还是没有忍住提前买下了。

   《十万个为什么》以外的问题越来越多,但妈妈乐意接受挑战,在一问一答,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和奇一起进步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