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隔墙人”
《文汇读书周报》第805号(2000年7月29日出版)第4版所载《豫人、晋人、燕人》一文中,作者叙述他的的家族的迁移和籍贯变化:他的曾祖是河南(豫)人,自祖父至他的籍贯是山西(晋),他的下一代只承认自己是北京(燕)人,而他的一支亲戚(舒芜按:当是同一家族.)的子孙则已成为地地道道的福建(闽)人,
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之间还可以用白居易的诗”一夜乡心五处同”言述的
话,那我们的下一代之间的关系是”子孙长作隔墙人”就还不够确切呢.
这是把“隔墙人”当作被一堵墙把彼此之间关系隔得很远的人,又把“子孙”当作原来同一家族的子孙,这恐怕有一点误会.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末联意思是:如果我们结邻而居,岂只是你我终身随时相见,而且你我两家子孙,永远是隔墙紧贴的好邻居了。“隔墙”非言其远,正言其近,即“绿杨宜作两家春”之意,一家的绿杨,另一家同时欣赏,是两家共同的春景春光。“子孙”并不是同一家族的子孙,而是元家和白家异姓二家的子孙。
200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