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爹俺娘》——焦波
人生,由谁安排?
因为一些事情,我忽然想写些文字,说说我的父母,说说父母面对我们姐弟三人婚姻家庭问题时的态度;说说人生,说说人生由谁安排。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父亲常常会以曾经的书香自豪,但本身的处境依然是靠那几亩薄田度日,自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对于出身,我从不讳言,从来不会觉得农民有什么不好。小的时候,不知道父母的用心,直到初三,我还想着回家分几亩地种种,然后娶妻生子,了此一生。
父母对子女的爱,常常会着眼于未来,希望子女们以后能幸福安逸地生活。所以,我们的人生,小时候就是父母安排的。父亲的愿望,就是培养个读书人出来,以振衰落之门庭。所以,我们姐弟三人的读书,那时在家里是第一位的。家里再忙,只要是读书需要,什么都可以不做。我小时候,喜欢耍小聪明,常常借口写作业躲避劳动。
父亲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偶尔还会自己到学校去向老师了解情况。母亲不识字,教育的方式很简单,不是打,便是骂。至今还记得,因为不听话,上初中时有一次被母亲打得脸都发青了,我自己还不知道,去学校,同学问,我才意识到是母亲留下的印记。
父亲的脾气大得吓人,母亲又是很要强的人,他们在一起,结果可想而知,争吵那是免不了的。尽管如此,但对于子女的教育,意见却十分一致。母亲不识字,但认得数字,每年放寒暑假时,母亲会看我们的《通知书》,她也不问是什么功课,只要总体成绩不好,一个假期,是不好过的。记得母亲总会这么教训我们:
“给你们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什么事都不让你们做,就念个书,还念不好……”
父母的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并不会按你安排的方向行进,它自有它的个性,人生就是在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中演绎的。
我们姐弟三人,并没有完全实现父母的愿望。尽管,父母尽了最大的努力,姐姐和弟弟还是留在了农村。
对于人生的现实,姐弟无话可说,他们不会怨父母,父母对谁都是尽全力支持的;父母也不会觉得对不起姐弟,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读书。
今天,我走出了乡村,说这些,外人看来,似乎是风凉话。
在我们懵懂不知世事时,父母为我们安排人生的路,他们尽力资助我们,希望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我们各自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虽然生活方式各有差别,但是对于人生的态度都是健康的,正确的。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父母并没有托人到处去为姐弟找对象。我在外,二老更不可能在农村为我提亲。
我们家的孩子在农村都很先进——自由恋爱,然后和相恋的人结婚生子,父母没费多少心思。
姐姐把那个我现在叫姐夫的人领回家的时候,父母都不大接受。每个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姐夫个子矮,父母总觉得他配不上姐姐,但姐姐认定一生就跟那个我现在叫姐夫的人了。父母把该说得话都对姐姐说了,二老心里虽有些不情愿,但觉得姐夫是个好人,没有反对她们的婚事。姐姐的婚事是她自己做的主。母亲对姐姐说:
“我在你们家,受了半辈子的罪。我不想你也像我一样,别人拿自己的女儿当摇钱树。只要人好,妈不在乎贫富,钱都是人赚来的。只要两口子和和气气,穷富是个啥……”
父亲一直对姐夫看不上眼,直到现在才稍有改观。他老人家会生气,自己生闷气,藏在心里,但也没有反对姐姐的婚事,没有命令姐姐如何如何。
父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不会听之任之,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建议说出来,然后让我们自己决定。
姐夫确是个好人,对姐姐很好。现在日子过得也挺好的。
弟弟的婚事比我早。在农村,必须是哥哥成了家,弟弟才可以结婚。父母不守陈规,所以弟弟先我结了婚。
弟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和我们都把他当小孩子。忽然有一天,弟弟领了自己女朋友回来。还能记得妈妈描述她老人家第一次见到弟妹时的印象“又瘦又小,还黑”,我听了直笑。弟弟一米七五的个子,学过武术,身体很棒。我后来猜想,母亲大概是把弟妹和弟弟作比较才得出的结论。
弟妹大约来过家里几次,婚事便定了下来。
都说我家的媒鞋好穿,是因为媒人只是个装扮。姐姐出嫁,父母什么都没要,姐夫送到我家的财礼,全都作陪嫁还了回去,所以不会在钱财上扯皮;弟弟结婚,父母也是尽力办好,自然不会有任何麻烦。
到现在,姐姐两个孩子,弟弟一个孩子,日子过得倒也安然。
我吗,学业还算顺利,情感却一言难尽。我似乎是把人生儿戏了一回。当初,有那一段的时候,父母为我高兴,后来,不了了之了,父母知道我心里也不好受,没有半句责怪。
自从紧紧攥在父母手里那根栓我们的线松开后,我们的人生,是由我们自己定的。小时候,父母不放手,是因为我们对于人生尚且模糊,是怕我们摔跟斗;长大了,父母相信我们对人生的判断,从来不会命令我们。
对于我们的婚恋,父母为什么让我们自己作主,他们只提供意见?我想,大概也是他们以自身引以为戒的。为了生活,为了供养我们成人,父母都只是在奉献,在承受,在忍耐,一辈子就那么过来了。所谓爱情的“幸福”,他们大约没有体味过多少。所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在家庭中步自己的后尘。
这就是我的父母。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人生,该由谁来安排?多少父母仔细想过?多少子女想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