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后,从网上订购了几把紫砂壶,仔细回想起来,似已有三年未有纳壶,本身也就是兴趣所至,喝茶倒是几乎天天所为。
我选壶很少看名头,首选的就是壶型,只要造型有创新之意,做工上佳,价格合适,便会考虑;尤其对尚没有什么名气的、但在艺术院校学习过的年轻制壶师的作品比较感兴趣,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工艺和美学基础上,往往具有创新精神,可也有些后来走偏的,那就是过于注重材质上创新而变得有些俗味,比如我以前买过一个范建中的“雨打芭蕉”,非常具有创意,但最近浏览他的作品后比较失望,过于工艺化,失却了那种气质,连重制的“雨打芭蕉”也揉进了其他色彩,匠气十足,尽管价格上扬不少。
很久没有关注紫砂了,忽然发觉价格翻了好多倍,曾经一千元出头的朱丹壶,而今居然已涨到八千元之多,虽然通货膨胀带来了决定性的因素,但就好比奢侈品涨价一样,许多东西并非物有所值;有许多紫砂工艺师作品的涨价,是基于职称的上升,在国内紫砂工艺师的职称依然遵循过去体制内的做法,多年媳妇熬成婆,当然有些工艺师的紫砂价格涨幅不大,原因可能是因为工艺师本身性格所致,比如不善溜须拍马,不在乎职称的功利,而这类年轻工艺师的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倒是值得拥有。
有些壶的价格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有一家前几年常去的茶庄,如今在千元以下的紫砂壶已屈指可数,动辄上万元,十几万的也不在少数,这真的难易令人置信,毕竟能将紫砂作品上升到艺术创作层面为数不多,绝大部分依然停留在工艺品和使用器皿的范畴内。
所以,买壶须谨慎!最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必须是自己喜欢的。
小渔翁壶/120CC/黄龙山陈腐30年紫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