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APPLIED TYPO GRAPHY 19》
这本是日本字体协会的年鉴,已经出版到了第19册,自从看到这本书起,几乎每本都收入囊中,跟东京字体指导协会年鉴不同的是,其所有作品均是出自日本本土的设计师之手,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新作。
日本设计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从他们的设计中你可以体会到一种“干净的婉约”,这种“干净”和“婉约”,既是设计师本身学养的高境界要求,更是对设计语言作出最干净的诠释;另外一种“干净”,则显现在客户很少对设计过程的干扰,那是一种设计环境的“干净”。
这样的“干净的婉约”才能使得日本的设计有着独特的气质,具有气质的设计是设计的最高级阶段,同样也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客户认同!如果设计中能透出气质,那么很多的创意、概念、手段等等都显得只是设计进步梯阶过程中的一个台阶而已,完全没必要为一个所谓的好点子自豪不已。
反观我们周遭的一切,有气质的视觉产物太少了,因为我们缺乏有气质的设计师和客户。
前天,应客户的要求去参观上海世博局的展厅,之前我就在想,几乎所有世博会关于视觉方面设计基本是糟糕的,完全浪费了这么一个大好时机,也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设计的机会,因为中国拥有好的设计师,至少可以产生比我们看到的这些世博会设计水准好得多的设计作品,糟糕的领导品位造成了糟糕的世博设计。展厅设计没看就能估计到不会高明到哪儿去,果不其然,这世博会的展厅设计甚至比有些企业的展厅还差,居然这代表着国家水平,太失望!更失望的礼品设计,几乎很难引起人的购买欲望,一个国家层次上的大项目,无法展现出国家级的水准,无疑是令人遗憾的!归根结底,还是从基础开始就缺少了基本素质的审美,例如标志的设计,无法使其在礼品开发上得以延展,至少这样的缺失,使得世博会在礼品的盈利方面损失极大。
礼品开发的失败,就是缺少了创造精神,似乎都习惯于过去的礼品范围,除此之外,好像就没有了想像的空间。沉迷于对过去的怀念,这已然成为了一种习性,因为我们没有实力自信地面对未来,所以一直回看和满足于过往的已经成为历史的辉煌之中。这样的陋习在中国馆的建筑设计上尤为突出,没有对未来文化和科技展望的能力,也就无法设计出具有未来感的建筑,或者根本就不信任也压根没考虑邀请有能力的设计师;那些行将落幕的老权威,终究也只能设计出和评判出一个回看的历史形式的建筑,无论你体量如何巨大,依然只能是停留在祭祀的精神层面上,中国馆给人带来的全部冲动和欲望,就只剩下去瞻仰了!被瞻仰的必定就是已经过去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前瞻和向往的空间。
所以,似乎中国馆没有开始或者说启幕前已经结束而成为了历史的旧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