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一名为“中国设计”的博友给我留言如下:看了沈老师推介的日本设计书,发现现在中国的设计师都在学日本,为什么没有中国自己的设计师和书推介呢?
其实,我所推荐的书中,日本设计的书籍也不是太多,因为一年当中只要看几本日本权威的年鉴,也就足够了,包括图形、字体、包装、空间、室内等单独的年鉴,这些书涵盖了当年度日本最好的设计。
为什么中国设计师都在学日本?我倒没有特别地留意到这种现象,似乎国内设计师学习的范围很广,不仅仅限于日本。
可我个人以为,这不是件坏事,原因是我们的设计落后太多,必须学习,总比夜郎自大要好。日本是近邻,同属东方国度,很多生活方式十分相同,而日本的文化又源自中国,在设计方面日本相对发达很多,在世界设计界的地位也相当高,客观地讲,他们要领先我们至少20年,于是,落后相对于先进,前者总是应该学习后者的。
只要不是模仿抄袭,学习总是一件好事,人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的。诚然,在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模仿的存在,但这要看具体情况的。人在学习积累的过程中,有时会不自觉地运用到先前在大脑中储存的视觉经验,因而就会不自觉地模仿起来,这完全在于自身的素养了,专业素质高的发现后自然就回避了,而专业素质不够的,往往自己都懵里懵懂全然无知,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些看似在色彩或者处理手法上有些雷同的影子,但只要设计的概念和出发点不同,应该就问题不大,不过好的设计总是要尽量回避雷同,做到独特。
我个人也很喜欢日本的设计,原因是他们把东方文化和审美发挥到了一个高度,也营造出日本独有的气质和品位,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从而也努力做好具有我们民族个性的设计。
日本的设计师很富有专研精神,也许是长期以来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在我所了解的日本设计师当中,几乎都把设计不仅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因此显得十分纯粹,杂念很少,在这方面中国设计师距离不小。很多的日本设计师一到中国,都会去书店买很多中国文化的书籍,他们很清楚日本文化的根在何处,只有学习到最原汁原味的文化,才能做出最好的设计,这也是日本设计为何如此强大的原因所在。反观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大部分还在为温饱奔波,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提高自己,再加上许多素质低下的客户以及恶劣的环境的蹂躏,大部分刚出道的年轻设计师很难看清方向,来设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国内也有很多不错的设计师,因为我们设计的历程不长,所以鲜有著作问世,他们基本都埋头沉浸在实战之中。
国内也有数量可观的设计书籍,真正有参考价值的还是那些翻译版。设计书的中国作者很多,可大部分都是院校里的,比较缺乏实战,一面拿着国家的工资,一面毫无压力地接些设计的单子,这跟一线的设计师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很多的设计书籍和教材,是有着误人子弟的嫌疑,写论文、著书的目的是为了职称的评定,很多还是自掏腰包出版的,出版社只要不赔,就会同意出版,也因为出版社的眼光问题,无用的书积压了一大堆,也是造成出版业现如今不景气的原因之一。
书,要有价值才推介!当中国整个设计界的真正取得进步和繁荣,也才会有好书问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