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重阳》(六)
(2009-10-25 11:59:13)
标签:
诗意重阳戏马台南乡子春逝黄庭坚宜州文化 |
分类: 古典情怀系列 |
古诗6《南乡子》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新诗6:
意气风发的武将们,在高谈阔论封侯的志向,
而我却在清亮的短笛和悠长歌声中独倚高楼。
世上的万般事,尽被雨打风吹去,
一切都成虚幻,有谁还记得?宋武帝戏马台大宴重阳的那个深秋?
杯到手,饮尽莫停留
今年和往年,一样的菊花酒,浸着一样的秋愁
不觉头已白,年已高,头上的菊花似在嘲笑
羞不羞?
这老头儿白发上簪着菊花,难道竟不晓得烦忧?
郭霁红:
这首词是黄庭坚被贬到遥远的广西宜州时所作的。当时,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当政,他是一个大奸臣,诬蔑黄庭坚所写的《承天院塔记》一文诽谤朝廷,于是将年已六十岁的黄庭坚贬到遥远的广西宜州,在这里,他孤身一人,住在一个狭窄阴暗的小南楼上,心境十分失落。
1105年的重阳节,白发萧萧的黄庭坚登上宜州城楼,眼前暮秋的景色使他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南乡子》。他怆然慨叹道:“万事尽随风雨去”,是排遣,是豁达,更是一种无奈。
然而,正所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黄庭坚在文坛上却留下了赫赫威名,他那奇崛瘦硬、气象森严的诗风,使得追随和效法他的诗人颇多,被后人奉为宗师,逐渐形成了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被此后的历代诗家所重视,对古典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他留下来的那些雄健隽jùn逸的书帖,都成为书法艺术中的稀世珍宝。
歌曲6:《秋蝉》-潘安邦
听我把春水叫寒
看我把绿叶催黄
谁道秋下一心愁
烟波林野意幽幽
花落红花落红
红了枫红了枫
展翅任翔双羽燕
我这薄衣过得残冬
总归是秋天
总归是秋天
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浓
秋去冬来美景不再
莫叫好春逝匆匆
莫叫好春逝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