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霁红
郭霁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196
  • 关注人气:4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徽州》(上)(一)

(2009-07-10 00:23:58)
标签:

中华情

郭霁红

古典

诗意

徽州

月沼

宏村

文化

分类: 古典情怀系列

《诗意徽州》(上)(一)

《中华情·古典情怀》系列节目

        ------《诗意徽州》(上集)

郭霁红: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宏村,粉墙黛瓦的层楼叠院,清波荡漾的月沼池水,好象一幅幅清新淡雅的水墨长卷。它饱经沧桑,却依然淡定自如。闻名遐迩的徽商给这里带来财富上的丰裕,“仓禀实而知礼节”,随之带来的是文化上的繁荣。

今天我们踏着古典诗词的芳径,走进一个“中国画里的乡村”,来追寻徽州文化,儒雅精巧,悠远深厚,追寻一个桃花源中遗世独立的诗意徽州。

古诗一  《四时闺怨》  清(徽州)  金若兰(原文)

 

春尽不知春,海滨春易老。不见海棠花,斜阳照芳草。

 

泠泠七弦琴,弹罢薰风起。欲采芙蓉花,长江渺烟水。

 

明月入罗帏,新凉已如许。四壁尽秋声,蛩语人无语。

 

灯尽漏沉沉,窗稀风烈烈。绣被冷如冰,昨夜三更雪。

 

今译1

深闺里的女子还没有感知到春天,

就已然伫立于春日的末梢,

只因在水一方的绿意太容易苍老。

不见染尽胭脂的海棠,

却见萋萋芳草流连于残阳。

七弦琴歌泠泠散尽,徒留和风乍起于幽寂。

芙蓉红萼不在掌心绽放,

芬芳的身姿已坠入江水无尽的汤汤。

明月走进了罗帐,心里长出了秋凉。

深墙暖日已散,只见秋意,

佳人独坐无声,但闻寒蛰。

蜡炬烧完了红色的罗衣,不觉夜阑漏深。

小窗前绰约的影迹依稀仿佛梦中人,

却挡不住寒风阵阵。

人单影只,锦绣被寒,

昨夜更深微雪,石径寒透了心意。

 

郭霁红:这首诗出自清代的徽州女子金若兰之笔。她是知县的女儿,不幸早年寡居。她经常焚香啜茗,以笔墨自娱。徽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山多地少,外出谋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存选择。成功的徽州男人背后,有着无数无怨无悔支持他们的徽州女人。伫立在檐下的徽州女子,无言地守望着遥远的归期。等待的时光怎样计算,是一生,还是一瞬间?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她们始终在等候。她们守在家中,守着徽州人的家园,守着徽州人的根脉,守着飘泊四海的徽州人心底那一份永恒的温暖……

一年四季,在轮回里变换着别样的风光,而一年四季,却只有一样的心情,那就是思念……

 

歌曲《四季歌》   

春季到来绿满窗
大姑娘窗下绣鸳鸯
忽然一阵无情棒
打得鸳鸯各一旁

夏季到来柳丝长
大姑娘漂泊到长江
江南江北风光好
怎及青纱起高粱

秋季到来荷花香
大姑娘夜夜梦家乡
醒来不见爹娘面
只见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来雪茫茫
寒衣做好送情郎
血肉筑出长城长
奴愿做当年小孟姜

春季到来绿满窗
夏季到来柳丝长
秋季到来荷花香
冬季到来雪茫茫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