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巨木之恨 鬼斧神工 棋子 棋盘 棋笥 稍整理转载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东市/纸上收藏 |
棋子篇一:云子叹!
中国是围棋的发源地,中国的围棋子以云子为第一。云子又称永子,云扁,一面平,一面威带弧度,造型像一个小馒头。实际上,云子的造型是以宇宙为形象的,即天如覆碗,地如平盖,体现了中国人朴素的宇宙观。云子冬暖夏凉,手感温润如玉,云子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黑、白云子各有特点: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之色;黑子“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落盘漆黑润泽,对光则呈墨绿色。
据《永昌府志》、《滇南杂志》等史籍记载,云子系以玛瑙石、紫瑛石合研为粉,再加上红丹粉、硼砂等多种原料配合一起熔炼,然后用“长铁蘸其汗,滴以成棋”。最后再将毛坯磨制成大小一致的成品。云子的工艺精细复杂,其中配方、火候、点子的手艺都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并不是哈日族,但是日本棋具匠人的精益求精让我感叹。在这里我要插入一句话,有人说日本还有一种哈马力石棋子等,是比贝壳子还要高档的棋子,这实际是个错误。贝壳的日语发音就是——hamaguri,日本管棋子叫做碁石,哈马力石实际就是“蛤碁石”的音译。
补充一点,大家注意这“碁石”的“碁”字,这个古老的中国汉字在它的国度里已经失去了自身的含义,甚至已经被扫进了故纸堆,但是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和韩国,还在延续着他的含义。围棋者,石质,故为“碁”;象棋者,木质,故为“棋”。日本有一种木质的“将棋”,是木头的作的,因此用的是“棋”。在我国古代,“碁”和“棋”有着严格的界定,比如在算命界、祈禳界这些传统职业中,“碁”越下子越多,象征着人丁兴旺;“棋”越下越少,象征着人生凋敝,而这万万不可混用,也许可能会有人说我有点鲁迅笔下孔乙己的“回字有四种写法”,但我想说的是,只有近乎偏执的追求一种文化,才能将这种文化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棋子篇二:海之碁1
蛤碁石是日式围棋的代表,其白子用天然贝壳磨制而成,做工细腻。根据其色彩、形状、光泽和花纹,分为“金印”“雪印”“月印”“华印”“实用印”五个级别,所谓印,就相当于等级的意思,英语就是grade;黑子则为日本三重县熊野市野外的一种名叫那智黑石(Nachi
stone)打磨而成。这种石头是一种特殊的矿石,属于页岩,通体黝黑,石质细腻,非常类似中国磨制砚台的端石或歙石,磨出的棋子晶莹光亮,手感极佳。据说古代遣隋使曾以此进贡中国,可做砚、小饰物等,因产量很少,可见其高档珍贵。
蛤碁石的花纹就象树木的年轮一样,生长年份愈长花纹愈细;另外,蛤贝前端有花纹的部位又细又薄,前端部位一侧厚另一侧薄,因此,能制作出厚度厚、花纹多的“雪印”是非常稀少的;
取材于蛤贝的前端中间部位的棋子,由于花纹略粗,且不能通体贯穿的蛤碁石,依次分类为“月印”“华印”或“实用印”;通常以雪印为最上品,花纹分布细密舒展,色泽润白如玉;实用印花纹较宽较少,间距略大;月印介于二者之间。“华印”应该是混杂着不同级别的大致相当于月印级别的,里边偶尔也能找出几个差不多雪印级别的子来。“雪印”难觅,而在此之上的“金印”则更是万里挑一,金印实际上就是花纹更加细密的雪印。我们知道石头的尺寸一定是比较大的,颜色也较为固定,大小厚薄相对自由,但很厚的贝壳总是难找一些,所以一副围棋的标准是以白子的级别决定的。
根据白子的花色和厚薄把围棋分级,数字代表厚度,一般来说是25号到40号不等,厚度从7mm到11.3mm,还有40号以上的甚至45号49号的,因其罕见,实用性不高,一般作为收藏之用。
所以平常把日式围棋叫做如雪印36号、月印30号之类的词,其实即便只是实用印也已经是相当精美了,不仅好在它的纹理,更重要的是它的做工,每个棋子形状尺寸基本看不出差别,摸在手里光滑如玉,价格虽绝不便宜,但绝对物有所值。
目前市面上的这些围棋子,一般都是墨西哥贝壳,如果是日向的(所谓的梦幻的碁石),则价格就贵得离谱。如同是32号雪印,墨西哥的是4万3,日向的要70多万,不过这么贵的原因并非它的品质比墨西哥的好很多,其主要原因是日向的贝壳现在找不到那么厚的了,正所谓物以稀为贵。
不过话说回来了,目前世界上能做棋子的贝壳,除了日向的,就只有墨西哥的了,因为做棋子的贝壳必须质地细密坚硬,不能酥、软、脆,否则一拍就碎了。我曾用砗磲的贝壳作过试验,磨出来的棋子很酥,一拍就裂了。所以保护墨西哥的贝壳,是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有精美的贝壳棋下,是我们当代人必须尽力的!
蛤棋石是如此精美,这与日本匠人倾注心血的制作是分不开的。一块普通的贝壳,又是如何变成了精美的蛤棋石的呢?请继续关注。
棋子篇二:海之碁2
日本棋子的不合格,不是我们概念上的碎了,而是有一套不同的标准。
这套标准极为严格,比较之下,直径、薄厚、重量、大小显得不值得一提,虽然未免有些极端,但却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制作者的精益求精。
耳薄,就是棋子两端过于纤细。
耳不对称,就是棋子两端大小不一,这在国内应该不算毛病。
耳内陷,估计是取材的时候造成的。
坡度错误,日本叫面狭。
坡度太缓
棋子篇三:蛤碁石
日本蛤贝围棋:围棋白子系天然贝壳打磨而成,做工细腻,根据其表面花纹分为“雪印”“月印”“实用”三个级别。黑子则为日本特产那智黑石打磨而成。
棋盘篇之一:巨木之恨
棋盘的好坏取决于很多方面,一是取材。通常来讲,只要木性稳定、颜色较浅、花纹美丽的木料都可以做棋盘,一般来说榧、桧、桂、银杏、楸、楠……是做盘的好材料。
(云南的千年香榧)
榧木之后是桧木,桧木的木纹我感觉一点不比榧木差,而且桧木也有一种芳香的气味,且木性稳定之极,不变形,不开裂。
(几千年的桧树,千万不要胡思乱想作棋盘,这是神物。)
由于铁杉目前价格低廉而榧木昂贵,因此铁杉被奸商用来冒充榧木,叫做新榧。实际上新榧根本不是榧科,无论硬度、木性、香味都与榧木不可同日而语,其价格仅为榧木的几十分之一。
(铁杉的直木纹)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上)
日本标准棋盘的尺寸是43*46,这一标准尺寸在日本已经流传了千年,不论是日本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还是棋盘匠人刚刚制作的新盘,不管是榧木盘还是桂木、甚至塑料盘,都严格遵守这一尺寸,我感觉仅从棋盘尺寸这一标准,中国的棋盘制造商就应该学习日本匠人的严谨态度,不见国内那些棋盘,有大有小,棋子放上去,大云子挤,小云子稀。
把原木按照树心的位置切成一段一段的木敦,这个过程日本叫做玉切。日本总是把自己的手工艺技巧前面加一个玉什么的,比如煅刀的钢材叫玉钢等等,如果各位有兴趣以后咱们在介绍日本的刀具文化。
棋盘料干燥好了以后,首先有匠人进行粗刨,取出棋盘的大致形态,此时就可以看出盘面的疤节,如果是完美的正目盘,则转交给工作经验几十年的老师傅进行制作。
粗刨完工后,由匠人师傅开始使用独角刨子进行细刨,粗刨可以使用机床,但细刨必须由老师傅手工操作,目的是使棋盘六面、12线绝对垂直。好的师傅经常是一刨到位,绝不会来回来去的刨,要知道榧木极其昂贵,少一寸就可能贬值很多。
(《围棋天地》的解释称为“响穴”。管仲乐弈吧友说,是为了控制木料的水分,再好的榧木盘拿到北方也很容易开裂,南方湿度大则不用担心。)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中)
(国内某厂家的榧木盘,色浮,且必定干燥不够时间,日后会发红)
(日本榧木盘,森森然,庄重肃穆)
(日本的棋盘线钢压片,就是国内误解的“军刀”)
划线之前棋盘师傅会把棋盘用界尺分好区域,也有用纸条贴边的,总之划线要有一个参照,之后用钢片边缘蘸着树脂一道一道的压在上面,画完横线,干燥24小时以后再画竖线,之后点上星、天元。
树脂干燥后由于张力会鼓出盘面,这也就是日本棋盘线都鼓出来的原因,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棋子不是直接打在盘上,而是先打在线上,可以很好的保护棋盘,大不了几年后再重新划线。相比之下,国内刻线的方法一定让日本棋盘师傅气歪了鼻子。
棋盘篇二:鬼斧神工(下)
棋盘完工之后要安装腿,由于腿部的木材较小,所以干燥期较短,但是棋墩的腿部制作一点也不比棋盘的制作省事,日本匠人师傅的精益求精,使得腿部的制作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据说,日本棋墩的腿部是一种含苞待放的花朵,其寓意是提醒人们观棋要安静,好像静静的花苞。
制作棋盘腿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弧形凿子,因为日本棋盘的腿基本都是由流畅的弧线构成,看不到一条直挺挺的硬线。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棋盘腿都是一对一对制作的。首先由棋盘师傅在腿料上划线,然后用锯子锯出需要剔出的部分。
干燥之后的棋盘腿经过上漆,就是现在的模样。最后一步就是钉上棋盘,一般来说,厚棋墩的棋盘腿较为矮胖,薄棋墩的腿较为细长,主要是为了协调的缘故。
棋笥篇:我善制木1
本桑生于日本各地,也分布在库页岛,以及朝鲜和中国。由于该树种的积蓄量极其稀少,所以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树材。用本桑制作的棋笥能散发出黄金般的光泽,是棋笥中的高级品。
黑柿是日本黑柿木的材制名称,木材坚硬,极其难加工,因此成品价格昂贵,由于黑柿本身具有黑白反差的条纹,犹如阴阳的变化,因此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围棋碁笥制作材料。那种行云流水一样的纹路,让对局者时刻都能感悟到阴阳的协调。黑柿碁笥是我最最喜爱的碁笥之一。
榧木是制作棋盘的顶级材料,作为碁笥的年代不太久远。榧木的特性我在前面的文章中介绍了,因此不再赘言。榧木碁笥并不算昂贵,因为花纹美丽,也受到广大爱好者的喜爱。
棋笥篇:我善制木2
樱木,蔷薇科樱花目落叶阔叶树,分布于本州、四国、九州,此外也分布于朝鲜半岛,生长量稀少。材质重硬,具有强韧性,纹理基本通直,肌理致密。一经打磨,即呈现光泽。不易干燥,极少变形,耐久性高。用樱木制作的碁笥纹理细腻,富有光泽。
榉木,榆科榉目落叶阔叶树,产于本州、四国、九州,也分布于朝鲜半岛。边材和芯材的界线清晰明了,边材呈灰白色,芯材呈黄褐色,年轮清晰,有光泽。是日本阔叶树排名第一的良材,自古以来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等,特别是寺院、神社建筑用材的首选。由于有榉木材料相近的木材,为了以示区别,所以又将榉木称作“本榉”。材质上经常能呈现出圆形、牡丹形、泡状等美丽的图案。用榉木制作的碁笥光泽深透,质感丰富,其明快的色调能与棋盘达成完美的协调。榉木是我最喜爱的碁笥之一。
楠木,楠科常绿阔叶树,关东以南的温暖地带,特别是沿海岸线一带盛产,也分布于中国。木肌致密,耐湿性及耐久性好,加工容易。用楠木制作的棋笥木纹细致,有浓烈的芳香气味,可防止虫害。
栗木,又称柴栗。椈科栗目落叶树。北海道西南部到本州、四国、九州广泛生长。材质坚硬,密度大,富有弹力,由于栗木生长速度较快,木纹较粗,制成品较容易,所以价格相对低廉。用栗木制成的棋笥色调比较稳重。
再展示一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