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韶关是“CHINA”一词的原出处

(2023-07-31 18:11:39)

中国的英文单词是“CHINA”,对这个词的出处多有争论,但其实所有争论的理据,实际上都完全不靠谱,比如说是源出于“秦”或者“瓷”,而“CHINA”是外语的标音词,其传入中国的时间都比较接近五千年,但这两个事物出现的时间都只有约近2000年左右,离5000年实在是太远、太远。

那么,韶关有什么条件5000年前就能将“CHINA”这个发音传到西方呢?

这就要说到韶关的本城话的“虱乸话”。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唐朝古籍有过记载:“昔造字主三,长曰梵,右行,次曰佉卢,左行,少曰仓颉,下行”,这其中的“佉卢”的全称是“佉卢虱乸文”,其是“虱乸话”的文字,造字人的花名叫“驴唇大仙”,其至今仍是彝族人在祭祖神台上祭拜的祖宗神之一。

综合以上可以注意到:

一、“虱乸话”是五千年前华夏造字时就已存在,这个时序绝对够早。

二、新疆丝绸之路曾发现有很多“佉卢虱乸文”木渎,有的还夹杂汉字,这说明“佉卢虱乸文”确实出过国外,而且有过极多的交流。

三、实际上,西方人都公认“佉卢虱乸文”是他们文字的母本。

而“虱乸话”的“虱乸”二字的标音字串是:“SHINA”,其与“CHINA”只有极微小的差别。

据分析,六祖惠能的母语可能也是“虱乸话”,这有三个分析的支持:

一、惠能原籍范阳,“卢姓”,可能他家在生活中就是程度很高地使用“虱乸话”。

二、惠能的顿悟非常奇特,但有关故事其实一致都是“识听吾识看”,不认“佉卢”的文字。

三、惠能去湖北时,中途在韶关停留了几个月,其与当地人交流佛法非常融洽,这些当地人可能是讲“虱乸话”,“虱乸话”的语言环境,可能是他后来落定韶关南华寺的关键因素。

据说,韶关现在大约还有十万人日常使用“虱乸话”,我曾去过其中的几个,比如“华屋村、靖村、车头村、赤水村、何屋村”等等,韶关拥有研究“虱乸话”的最优条件,“虱乸话”也是韶关的最大文化宝藏。

我在韶关生活了很久,大约一半的同事都会讲“虱乸话”,我现在最遗憾的,就是在韶关没有学“虱乸话”,只是记住了“头”字读为“陀”这一个字,现在你知道“佛陀”一词的原意了吧。

其实,这里不仅能从“SHINA”看到“CHINA”,其实从韶关也能看到印度,从惠能能听懂朗读的佛经来看,佛经原始写作的文字“天城文”,实际上跟韶关的“本城话”是同一回事,“天”=“本”,其实,“乸”字本身就是“老婆婆”的意思,“虱乸”其实就是“湿婆”,第一个字是音译,第二个字是意译。

“SHINA”上网搜索是“希纳语”,跟“巴比仑、苏美人尔”有关,那时人类语言还能相通,到后来才有了“希腊”。

结语:

你能从这里感受到不一样的历史吗?


(文/丁丁哥/20230715/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