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真正的商都是在周易64卦的“履”

“履(l)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排在六十四卦之第10卦。
何以为“履”?
不懂得“连山易”八卦,是从属的八个部族的部族名依住处方位排列,不懂得“周易”六十四卦,是从属的64个部族的部族名依住处方位排列,就无法正确地理解什么是“履卦”。
实际上,“履卦”的“履”是商祖“成汤”的名字,其古字形主要是“足”+“页”两部分的组合,本义可能是“踢走了夏”,凡其它主观编撰的汉字揣摩义项,比如关于“鞋”、关于“路”等等,不管显得多么高深,明显都相差千里、万里之遥。
“商汤”,即“成汤”,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子”姓,名“履”,又称“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等名字,在甲骨文中称作“唐、成、大乙、天乙”,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称作成“唐”等名,是“契”的第十四代孙。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 (今河南商丘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在今河南范县)、昆吾(在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发《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
“履卦”的客卦是“乾卦”,在周灭商之后,微子立了宋国,其有“以周为客”的说法,跟“以乾为客”应该是同一个意思。
现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有“临履河”和“临履坡”的老地名,也许这就是历史上“履卦”的真实方位,可能还包括咸阳市东南偶的“履道里”和“履道坊”等等。
另外,西安市区东大街附近还有莫名其妙的“端履门”,有人将之判为现代的地名,但现代的人都说不圆其出处。
再看,洛阳挖出一块非常精致的墓志铭,墓主人是“唐齐国太夫人”,墓志铭洋洋洒洒好几十个汉字,其清清楚楚就写着可能是住家地址的“东都履信里”,这里的“东都”就是“洛阳”,这一家人出过四个节度使。
这里还有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57岁回到洛阳,因为他多病,被授为太子的老师,住在洛阳“履道里”,同年,他的好友50岁的元稹迎来的事业的高潮,成为唐朝的丞相,在长安,虽然不缺住的地方,但元稹还是经常回到洛阳“履信里”,这是他和发妻曾经的住所。
大致上来讲,“履”的地名多在洛阳、咸阳和西安这一带,这在后来似乎正好也是在“周”的核心地段这一带,可见“商”与“周”是多么紧密的关联。
也许可以说,“履”与“鞋”和“路”相关的原意,就是一条可以穿鞋行走的步道,像现在铺了红地毯的最高级的步道,而其主人就是“履”,这是“履”住家门口的、最高等级的、铺着红色地毯的、必须下马步行通过的大道,“履”就是真正的“商都”,而且是“商都”的最核心位置。
你看,顺便就把真正的“商都”找到了!
非常有趣,“履信里”是其收发室?或侍官室?
还有,“履”应该是曾立为姓氏的,不过,现在“履姓”已经很少,据不完全搜索,北京和华东等仍有明显分布。
结语:
总之,“履”字和“履”姓非常了得,其应该是出于商祖“成汤”,不是一般用“鞋”和“路”的臆造义项所能相比。
现在,你可以重新读一读“履”的全部组词,看看有没有不同的感受。
(文/丁丁哥/20230711/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