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形态从“零”开始的进化过程

(2023-07-31 17:11:19)

国家形态不是与生俱来的事物,人世之间原本根本就没有国家形态,那是一个国家形态为“零”的漫长时代。

国家形态几时得来、从何得来、怎样得来?

现在似乎不需争论,但实际上根本就是还没解决,甚至是因为定义缺失,常常会从根本上威胁到相关人类的生死存亡。

现在,关于国家形态的认识五花八门,但主要有两种:

其一,阶级法

阶级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但阶级法的根本,是用阶级分化的“分化”的“分”定义国家形态,而我们知道,国家形态的根本是一个“合”的过程,部族联合、地域联合、阶级联合等等,这些的“合”才有可能达至国家形态,我们国家的五星国旗,五星聚往大星就是最好的例证,绝不可以“工人没有祖国”。

其二,契约法

一般说,契约法主要是西方人对国家形态认识的主要思路,契约是人类的具体人物制定的,这明显是主观先行的方法,西方人想说,因为他们想到了“自由”的方法,所以有了“自由”的国家,这些将“自由国家”定义成为高等级的国家形态。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大错特错。

正确的国家形态,应该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进化过程。

进化过程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一般而言,广义的国家形态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用进废退”的过程。

每一处的人类都是一样,在有了一定的进化能力和承受力等条件之后。

大致上就是根据进化压力的大小,决定进化程度的大小。

这不仅是适合于国家形态的进化,也是适合于人类的其它进化,甚至于适合最广义的生物进化。

所以,人类国家形态的进化,也很像是以大自然为驯兽师的驯兽过程。

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驯兽的压力越大,进化的程度可能越大,驯兽的频率越高,进化的收获可能越大,驯兽的方法越对头,进化的效率越高......

这对于从“零”开始的初始进化,大家都一样,是取决于初始进化压力的大小和早晚等。

人类酷爱“自由”是与天俱来的天性,国家形态不论高低,总是会有约束个人自由的成分,如果没有具体的压力,而且是极大的压力,那谁也不会无端地去想、去做、去跨越国家形态的“零”的状态。

好!这样一来,就开始有了初始的国家形态。

之后的过程其实不用重复述说,其实都是一样的,一次有足够力度的进化压力,到又一次叠加有足够力度的进化压力,到又再一次叠加有足够力度的进化压力......,国家形态就开始分出进化的程度和进化的等级不同。

中国无疑是国家形态最高等级进化的样板,因为中国是五千年以来,接受国家形态进化压力最早、最大、最频繁的国家。

人类为什么要专门凸显五千年的历史为单独的一段?

这是因为五千年以来,主要都是具有相对比较一致的国家形态进化压力,其主要课题都是相对比较一致的与国家形态紧密相关的人类社会性进化,其主要成果主要都是相对比较一致的国家形态等级的进化。

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要把有约束力要求的事项明文告示,文明就是“以文明示”。

所以,无论考古学还是历史学的主旨,都不在于能把五千年又提高到多少千年、万年,要知道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人类五千年的历史只能都是同生于一个原点和同一时期,华夏散落各地的古玉应该都是出自于同一个浩大的市场,玉璧就是大额的玉币。

按照竺可桢等大师的研究,五千年的人类历史大致是一个由北向南过程,特别是五千年的最早时期,一次又一次北大荒与北大仓相近频率和力度的不断换位,才是五千年历史的根本驱动力之所在。

有了这些认识,可以看到“俄乌之战”,可能是地球在国家形态发展到百亿人口的自我清场。

有了这些认识,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国家形态看似很大,但仍属于还没能完全消化白俄罗斯、乌克兰两大同一地块国家的等级,未及真正的最高等级。

有了这些认识,可以看到西方中等国家大约只是国家形态半程进化的等级,而诸如波罗的海的小国,只及国家形态的初始等级,现在怀疑,这些国家的国家形态,可能多是出自于周朝败落西逃的八百诸侯,西方曾极强盛的“懨哒帝国”就是这样。

有了这些认识,就能懂得南斯拉夫也是非常欠缺国家型态进化压力的典型,同样道理,阿拉伯国家基本也是这样,而朝鲜大致上应该是进化压力过强的典型。

有了这些认识,可以看到美国是未直接经国家形态进化的国家,美国国家形态的底子跟西方中等国家的底子是一样的,而且其历史上从未涉死过,所以,其过分强大必将祸害人类。

......

必须看到,进化也是退化,国家形态越强、越大、越齐全,甚至可能会更容易坍塌,而如果坍塌,就根本没可能应对曾经发生过的进化压力,这会特别地加倍悲惨,我们应该不用等到“最危险的时候”才又幡然醒悟。

(文/丁丁哥/20230630/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