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字好了得,竟是周代族源名

(2023-03-01 17:45:13)

“慎”字是周代一个关键字,周武王明言规定、孔子明示“继周人”必须符合的条件,请注意第五项:

一、懂释碑文,译释“独阙斯文”铜盘铭十六字。

二、必需会书写墓碑,会写“感斯文”类似铜盘铭的文字”。

三、必须懂得孔子从周学来的以礼与世。

四、比干谏而死后三千年第一甲子年才会出生“继周人”。

五、“继周人”名字里面必有一个“慎”字,才能继周延传千秋。

有了这些最高标准,凡是“继周人”均被要求鉴定是否符合条件,凡不符合其中一项条件者,皆不是“继周人”。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慎”到底是什么?

原来,上古的东北是有“肃慎族”,“慎”是周代的族源名称。

这是上古史研究的又一个重要的新发现。

最早时的历史过程大致是这样:当时华夏从东北进中原后遇到“神农氏世衰”,但炎帝“弗能征”,结果黄帝崛起救世,其先是追杀不服的蚩尤,一直到山西“运城”才将其全部围住,然后杀死暴戾的蚩尤,再将其余族全部阉割、换种、换名,之后,这些人很多留在山西运城生活,而周朝始祖“弃”就是在此出生,再后来周灭商开始进入周朝。

“慎”的这个字例,是对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原点是在黑龙江流域的强有力支撑,从“慎”的字形上看,“慎”应该就是属于“女真”,或“女真”的某些支系,而且可能就是部族中的女方。

这跟之前发现蚩尤的族名“建陀罗”的“建”的字形,跟“肃慎”的“肃”的字形有关联是同一个道理,两者都是跟“肀”的字形相关联,其历史原点是在东北。

从整体上来讲,华夏的所有部族应该是同一时间段一起来到中原,然后才是带着大致相同的神牌和玉器等散落到五洲四海。

所以,山东墨子有个叫“禽滑厘”的学生,他的字号就是“慎子”。

所以,安徽的“颍上县”就简称为“慎”,另外还有过“慎城镇、慎邑”等地名,古代的楚国也曾有“慎县”,上海静安区有“慎余里”,还有,《水经·淮水注》:“慎水”出河南“慎阳县”西。

还有,中国是存在“慎姓”的,已知曾有两大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以上两个郡望,正好一个是在蚩尤往西的“华北玉石遗址带”,最典型的是“仰韶”等遗址,山西“运城”的黄河南岸就是“仰韶遗址”;另一个是在蚩尤另一些余族随盘古南下的“华东玉石遗址带”,最典型的是“良渚”等遗址。

最后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由于蚩尤族系曾经全部被黄帝阉割、换种、换名,所以即使现在针对“慎”来做DNA检测,也很难得出正常的结果。


(丁丁哥/20230225/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