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扎赉诺尔遗址”,揭开华夏大历史

(2023-03-01 17:14:54)

“扎赉诺尔遗址”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满州里市的“扎赉诺尔区”,1927年开始被发现,号称是五千年文明史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不过,可能由于其相对偏远等原因,其除了后续发现了一些人类头颅骨,其它后续研究并好像并未见有较大动作、较大成果和较大影响力。

但是,现在随着“红山文化”比中原的历史更早和更靠北的认知越来越明确,而由于“扎赉诺尔遗址”比“红山”还更早和更加靠北,其与华夏五千历史起点相关的可能性大大地提升,再加上“扎赉诺尔遗址”含有较多的上古部族名信息,只要思路和方法对头,就很可能揭开一大片的华夏早期历史。

在开始之前,先将两个相关的新知识点介绍如下:

注一:华夏最初的历史必须是完全真实和纪年流畅的故事,不可以随便臆造若干千年、万年夹杂其中,本文纪年统一按照公认从黄帝出生于4720年前开始,并按正常一个世代约15-20年计数,另外,华夏是一个同一血缘所出的整体。

注二:华夏五千年之前,地球是处于连续三千年的超高温期,人类主体基本是在黑龙江及以北的地域,此纬度以南很少有人。

正文:

一、“赉”与华夏

虽然说,华夏的历史是从盘古开始的,但在真正意义的华夏还没成型之前,华夏的第一人其实是华胥氏,从华胥氏出生(距今约4750年),到华胥氏成长,再到华胥氏在雷泽履雷神的大脚印怀上盘古(距今约4765年)。

这时华夏实际上还是在黑龙江的“波部族”,而华胥氏实际上是走近而来的“罗部族”,“罗部族”也叫“来部族”,“来”了以后,“来”字从单纯的部族名用字,变成了多义字,最早时其第一义项是部族名,第二义项是现在说的与“去”相对的“来”,其字形主要是“来、来、耒、來、莱”等,其原始字根疑是“巫”。

当“来”字有了第二义项,就意味着“波”与“罗”的血缘开始结合,这就是“波罗”,由于结合的时期主要是在黑龙江流域,特别是初始时的“盘古河”一带,所以,“波罗”是有“北极”的意思,当时最远的痕迹是在黑龙江出海口之外的“库页岛”东海岸的“波罗河”,也叫“波罗奈河”,是真实地存在“奈河桥”的地方。

在五千年前的初期,“来”主要是“赉”。

“赉”的“贝”是“贝加尔湖”,非常奇特,其也可以反过来叫“贝尔加湖”。

为什么可以反着叫呢?

因为“尔”的古语原意可能就是“你”或者“人”。

所以,中国古语常说“尔等、尔等......”

“贝加尔湖”应该是“贝家人的湖”,“贝尔加湖”应该是“贝人家的湖”。

为什么知道“贝”是“贝加尔湖”呢?

因为后来华夏有两个重要的东西只有“贝加尔湖”才有。

其一,“贝加尔湖”独有“淡水海贝”,后来华夏多是以“贝”为贵。

其二,“贝加尔湖”有大大小小的玉石矿,那里有最古老的玉器,这是华夏的标志物的物质基础。

“贝”字太重要了。

“贝”字还证明了在华夏有意识、有系统地造字之前,其族系之中已经有自发的造字,只不过有的流传了下来,有的没流传下来。

“贝”字不仅造了,不仅流传了,而且后来还延展成一个不小的部首。

比如,“贵、费、货、贷、贫、负、贞、贯、赠、财、败”等等,总共有大几十个字。

除了“贝”的这些字,已知“赉”还有与“耒”的字形相关的一大串字,“耕、耘、耙、耖、耗、耟、耨、耥、耜”,一共有三十多个。

还有“麥部首”的一些字:“麦、麥、麺、麸、麬、麧、麯、麭”,这是将近二十个。

这些字应该可以说明,“赉”是有能力参与五千年前华夏的造字的,否则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这些字很多都是跟农耕相关、还有跟粮食加工相关,其应该是华夏后来农耕的出处,华夏的“波部族”原本是“渔猎”为主,农耕可能是“罗部族”引进的。

这些字还包括“麥”字,可能是人类种“麥”的原出。

二、“赉”的主要痕迹

1、“赉”与“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区”没有“贝”,不是“贝”字造字的地方。

“赉”在呼伦贝尔不仅有“扎赉诺尔遗址”,“呼伦贝尔”的“贝尔”,这个“贝尔”不是因为“贝”,而是因为“贝尔湖”,这是像“贝加尔湖”那样的大湖的意思,“呼伦湖”与“贝尔湖”共为内蒙古最大的淡水湖。

2、“赉”走进华夏

“赉”主要从三省区交界的内蒙古“扎赉特旗”、吉林“镇赉县、黑龙江“泰来县””走进华夏,“齐齐哈尔”有一个“昂昂溪区”可能是主要的落脚之处,另外,在“齐齐哈尔”的正北有一个分支叫“老莱镇”。

“赉”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变成了“莱”。

3、“赉”与山东

之后,“赉”应该是随华夏渡渤海进入了山东,“赉”可以轻易地上下“库页岛”,所以,渡渤海是没有问题的。

山东只见有很多“莱”,完全见不到“赉”。

莱州、莱阳、莱西、莱芜、莱山、莱城、蓬莱、莱州湾等等,还有学问很深的“老莱子”。

4、“赉”与蚩尤

“莱”后来很多可能跟蚩尤走了,离开山东的出口在菏泽市的“单县”,那里有一个“莱河镇”。

再后来,“莱”随蚩尤被黄帝追到山西的“运城”被全部围住,之后,这些人作为蚩尤余族全部被阉割、换种、换名,“莱”字全部被抹去。

只是到西周“逨盘”才重新透露出“逨盘”也是“莱”,而且,“逨盘”还是跟“单姓”有关,这跟“单县”与“莱河镇”之间一样,都是“逨”与“单”与“莱”的交集。

注:西周“逨盘”记载了单氏八代人、西周十二位王的事迹。

5、“赉”是周代族源

黄帝将蚩尤追杀于山西南部的“运城”之后,其部分余族经处理后也是被安置在了“运城”,而周代先祖叫“弃”,其就是出生于“运城,”为什么先是“弃”后来又再抱回,这可能就是因为先是嫌弃被换种而生,后来又舍不得于是重新抱回。

所以,周代原来的血缘是“莱”,后来经黄帝换种后成为“弃”,而“弃”的后代立起了周朝。

三、“扎"的来龙去脉

“扎赉诺尔遗址”的“扎”是现在的“藏族”,包括混在其它民族里的“扎姓”。

发现“扎”的踪迹纯属偶然,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倒溯出来的。

先是偶然发现青海有一对姐妹般相邻的大型淡水湖,号称青海省最大,就在黄河源头附近,其一个叫“扎陵湖”,一个叫“鄂陵湖”,这种名字的格式很像是以姓氏立的名,结果上网一查真的都是,而且,“扎”还是藏族的第二大姓。

这回过头一想,“扎赉诺尔遗址”也是“扎”。

其实,“扎”也是“达”,“呼伦贝尔”的“呼伦湖”也叫“达赉湖”以及“达赖湖”,所以这根本就是“扎赉湖”,这一下子就串到了一起,而且两边都是巨型的姐妹湖,两边都是藏蒙的相对集中聚集地,两边都是畜牧型的生活,两边的少数民族都有较多的历史联系。

再仔细找找,在“扎赉诺尔人”进入华夏的三省区的“赉”的交汇处,那里的“齐齐哈尔市”就有“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里面很多少数民族从古代生活至今,那里是神奇的“乌裕尔河”,河水流到这里就不见了,就没有水流出来了。

实际上,在“扎赉诺尔人”进入华夏的三省区交汇处路口附近,还有“扎兰屯市、扎鲁特旗、扎赉特旗”等相关元素。

在“扎”连线的西藏这边,更是存在大的带“扎”的地名和寺庙名,甚至还有很多“札”。

很可能“扎”的族源历史,也是中间在黄帝的时代搞丢了,所以中间显得稀松些。

“扎姓”与西藏的关联,可能是从“松赞干布”前后开始的。

结语

一个“扎赉诺尔遗址”,就串起了华夏一大片上古史。


(丁丁哥/20230211/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