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度量衡”和“计量管理”应该是国家层面要做的事情,过去只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开始做“统一度量衡”和“计量管理”事。
但是,后来竟然发现真有这么一回事。
因为在“计斤”极近的地方,真的发现“纪王城村遗址”有跨好几个朝代的计量遗物。
天哪!
这是能够证实国家形态起源于五千年前的证据,因为国家才有统一度量衡的需要。
这是能够证实华夏的“分封”起源于五千年前的证据,因为分封纳贡才必须统一度量衡。
这是一幅非常宏大的历史场景。
那个时候,华夏的最高首领还是盘古,由他分封的封国主要都在山东以西,每年春秋之际各封国浩浩荡荡前来纳贡,他们来到山东西南角的地方,就在这里用“统一的度量衡”进行验货。
验货具体分为两个时期,一是盘古还在“吕村”,二是分禅由炎帝守住山东西南角日照市的入口处,于是,在山东的西南角方向开始有了“计斤”。
“计斤”到底是什么?
“计斤”其实就是“介根”。
“介根”到底是什么?
“介根”其实是“给根”。
“给根”到底是什么?
“给根”其实是“给艮”。
“给艮”到底是什么?
“给艮”的“艮”是盘古,“给艮”就是捕鱼要“送给盘古”的抒情。
这里的句式很像《挑担茶叶去北京》的主要词句。
“给艮”是《乌苏里船歌》唱出来的。
这是现在“赫哲族”的生活。
“赫哲”其实就是“菏泽”。
华夏是一个非常大的部族联盟。
包括了“赫哲族”。
“给艮”也是“江西话”。
《十送红军》的唱词是“介根”。
华夏超大部族联盟的族基非常雄厚。
仅布满“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赫哲人”就使用三种语言。
什么是“斤”?
“斤”最早时不是重量的单位,而是砍切鱼肉的横刃口刀具,大概是“牙璋”,或相反,买卖大型渔获以一刀切多少计价,所以,最早时表达的计量是“一刀”,加上量词可以形成“介一刀”的意思。
“计斤”开始时应该在比较靠近现在山东“吕村遗址”的地方,后来应该随盘古继续往西移动,比较靠近山东的“日照市”,最后又继续移到江苏连云港市成为“计斤县”。
结语:
“统一度量衡”和“计量管理”看不似大事,但实际上关系重大不可或缺。
英制“度量衡”跟华夏的市制一样主要是“二进制”,可能是同源的,而西方后来的公制主要是“十进制”。
(丁丁哥/20230103/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