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氏”人生百岁的推算思路

今天有网友问,“华胥氏”人生百岁是怎么样推算出来的? 现根据已知的资料,回答如下:
其一,华夏一般是按十五至二十年为一个世代,当初华夏进入中原时,黄帝已经成年立帝,他是第三代,但不是嫡子,所以,掐头去尾,由“华胥氏”是华夏第一人开始 ,“华胥氏”十五至二十年,盘古十五至二十年,黄帝十五至二十年,这时的“华胥氏”大约六十岁,盘古大约四十五岁。
其二,之后盘古在中原的泰山分禅,立了“炎帝世”,但后来却是“神农氏世衰”,这段时间算五至十年不过分,这时的“华胥氏”已经大约七十岁,盘古大约五十五岁。
其三,再之后是蚩尤不愿融合于中原,开始与黄帝大战,从山东到河北,最后在山西“运城”杀死蚩尤,这时,“华胥氏”是跟随盘古住在山东济宁汶上县“南旺镇”,蚩尤被分尸后,部分尸骨分葬在“南旺镇”,这一段也算五年吧,“华胥氏”在这里就是七十五岁。
其四,葬了蚩尤之后,盘古也想离开中原,他带着一些老部族离开山东南下,其先绕了徐州,也叫“第一江山”,之后直接去到江南,我们现在叫“良渚”,但历史上是叫“江湖”或“第二江山”,这个时期大约是用了十年,这样“华胥氏”就到了八十五岁。
其五,后来,“江山”没有守住,各部族在衢州分手,已知盘古往东先是丢掉了“皿”,然后到了舟山,可能死在某个海岛;常羲往南直接进了福建,部分亲兵到了台湾甚至更远;“华胥氏”带了五个玉琮和其它华夏玉器,经湖南和江西进了广东韶关,这是她老人家难得的“韶华时光”,这一段算大约十年吧,华胥氏老人家就是九十五岁了。
其六,“华胥氏”应该是下了广州并到了广东其它地方,其中很可能去过“梅州”,去梅州的东江口附近有“波罗庙”,庙里最大的牌坊上写着“古埗扶胥”,“华胥氏”已经需要搀扶,“波罗庙”附近的珠江叫“胥江”,附近的小镇叫“扶胥镇”,去梅州方向还有很多带“龙”字的地名,比如龙川、龙门和一些“龙母庙“,另外,“梅州"附近有“真武殿” ,再加梅州还有一座小山就叫“百岁山”,其也叫“北姑山”,“华胥氏”一百岁前后好像在“梅州”没了。
不过,也许“华胥氏”跟其族人继续前行去了云南的昆明,两广交界附近有一些“龙母庙”,而且,昆明与梅州一样有“五华”,西山顶上一样有“真武殿”,“滇池”的“滇”字实际上是“真”的字形,“殿”的字音,以及“池”的“氵”组合而造的汉字。
其七,“华胥氏”一生百岁还有另一个思路支持:“华胥氏”在韶关生活非常惬意,因为她本人及韶关的本城话都是“虱乸话”,“虱”在广州话是“曾孙子”的意思,而“虱婆”在广州话是“曾祖母”的意思,原来这是在乐享“四世同堂”,无怪在韶关这里是“韶华时光”,而同样按每个世代二十年来算,这也是很接近一百年。
结语:
以上的推算,无论从空间和时间上来看,都是比较紧凑和中肯的,所以,“华胥氏”人生百岁的推算基本是可信的,数值与实际的相差不会很大。
(丁丁哥/20221112/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