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叾”字,让你找到广州五千年族源

叾
据介绍其主要在山西晋南方言的地方使用,山西省内也有一些地方使用,其字义可以表达为类似“末端”的意思,也是“屁股”的代称。
这跟广州人的族源线索有什么关系呢?
“叾”字看似生疏,但如果你在广州生活和懂得广州话,你就不难理解这个汉字。
因为,这应该就是被广州默认成了“笃”的那个字。
一条路走到了底,就是“叾”。
一条竹枝的尖尖处,就是“叾”。
被尖尖扎到了,可以说“给叾到咗”。
照抄:广东很多地名中都含有这个字,比如,香港的西贡叾、大尾叾;比如,广东的锅叾、礤叾里、田叾尾,等等。
还抄:广东人经常说的“倔叾巷”,就是死胡同;“田螺叾”,就是田螺的尾部,要是问路,广东人往往会说:“呢条街行到叾,就喺啦。”这是说沿着这条街走到底,就到了。
可以说:广东方言中“叾”字的用法,与晋方言如出一辙。
在山西方言中,从小光屁股长大的发小叫“赤叾小”,把碗底叫“碗叾叾”,把铅笔末端的那个小橡皮叫“橡皮叾叾。”
最有意思的是,“叾”字与两地的关联还不是孤例。
类似的字例还有晋南方言里的“该”字,“该”在山西方言里是“欠”的意思,欠别人钱,就叫做“该别人的钱”。
而“该”这个字几乎是广州话口语的最高频字,广州人开口说话还没说事,最先说出来的就是“唔该”,跟山西是同一个字,同一个音,同一个用法。
在广州,“该”字也有“借”的意思和关联,公共汽车上最多用到“借借”,而且往往是“唔该借借”连在一起说出来,车上人挤说出来“请让过一下”。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
千万不要相信将广州说成只有2000余年历史的人,广州是5000年前华夏最高层人文已经到达的地域,广州与山西的相互关联的这些事,至少在3000年以上。
何以见得?
真有兴趣可以去植物园看看,那里的上古遗址由政府刻石标明是“三~四千年前”,“前”那就是可能更贴近5000年,这里原先是“龙洞村”的地头,“龙洞村”是政府指认的“广州第一村”,有好几个“樊姓祠堂”,祖上来自山西“樊国”,这些都是无可争议的。
结语:
广东和广州人文起始的5000年还是另外确有出处,其北边的显示点在于韶关“石峡文化遗址”,那里挖出来五个华夏最高礼器的玉琮,其南边的显示点是深圳南山区的“鹦哥山文化遗址”,与前者同源,这样就上下包围囊括了整个广东,其对应的主要是大量讲“虱乸话”的船家人,他们甚至散落到南洋诸岛国,“虱乸话”原本也与“广州话”的语系很近。
山西讲“叾”的地方主要在晋南,也就是“山西运城”附近,这里的历史非常显赫,约5000年前其是蚩尤的终结之地,约3000年前是周朝的起始之地。
就写这些,“叾”!
(丁丁哥/20220805/完)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gzd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