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寻赤水村和赤水洞的秘密》

(2014-03-25 19:42:27)

作者:丁丁哥 2014/03/25

 

自从武广高铁运行,韶关站所在的“赤水村”就进入了我的关注范围,因为“赤水”是一个有很多散布的地名,其原点可能是在沈阳市附近,沈阳有赤山、赤水街和社区,山东荣成市有赤山、青岛有赤水,然后贵州省还有出茅台酒的“赤水河”,甚至云南的红河可能也是赤水,而仅广东的韶关市就有7个搜索项显示,但是,这些赤水的水其中很多根本就是清水河,所以,赤水很可能是源自于炎帝族系的地名,再加上这里的“赤水村”也是讲“虱乸话”的(整个西联镇都是讲“虱乸话”),我在卫星地图上已经关注了很久了,只是以前由于我去坐车都是带着行李,不方便进村走走,碰巧今天是去送人,所以送人之后,早早就一头扎进“赤水村”看看。

 

因为高铁征了“赤水村”很多地,所以现在由政府负责为“赤水村”建造新村,新村的皖南民居格调非常漂亮,一共建了228户住房,分三种房型,看起来多数已经接近完工,所以,现在是新村和旧村并存,老村北边不远是新村,而新村北边的不远处就是高铁的铁道线了,我出站后穿过新村走进了老村,老村的生活还是井然有序,丝毫也看不出即将搬迁的模样。

 

进村之后,第一个印象就是“赤水村”的农舍很特别,其不像其它地方以户为单位的住房形式,而是一排一排的联排农舍,排与排的间隔约3米左右,很像整齐的老式平房军营,只是宅门的高度一般都较矮,大约只有1.7米左右,而由于农舍都比较老旧了,又不像是解放后集体所盖,村民说解放前就是这样,现在村民的生活也很古朴,我看见有一个老婆婆在井边用木棍拍打着洗衣物。

 

进村后第二印象是关于语言,凡与年纪较大的男女说话,因为他们不太懂普通话和广州话,所以都很难交流,这从侧面证实了“虱乸话”曾是这里的第一语言的;而凡与年轻的男女说话,他们一般都会说广州话,这或许预示着“虱乸话”的保留慢慢的可能会有问题。

 

进村之后发现,村里最大的姓是“苏”姓,不知道这个“苏”,会不会就是同“姑苏”的“苏”一个祖先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两间“苏”姓的祠堂,而且还挨得很近,其中一间仅余剩一个门楼,雕梁非常老旧,但明显曾比较漂亮和气派,另一间“苏”姓祠堂的建筑比较完整,但显得简陋一些,两间祠堂位于村子的南出口,不远处的地下有两个非常老旧的石柱墩,有人说是附近曾有一座“祖庙”的遗物,但“祖庙”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不知道这个“祖庙”,会不会跟三水芦苞和佛山的“祖庙”是同一个祖?如果是,那就是“华胥氏”!

 

我顺着南边出村的路走去,半路上看见了村委会的小院子,我走了进去与两个工作人员说了说话,那个年轻人告诉我,继续走上大路后右拐到高速公路收费站近旁山上,有一个“赤水洞”,结果我走了大约十几分钟就走到了,哇!那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石灰岩水成岩洞,如果还原到4600年前讲“虱乸话”的人刚到此地时,这是一个极好的住处,非常气派的岩洞门厅、通达山上的暗道、洞里正好可以封住洞口的清澈水系、据说一天都走不到头的岩洞,真是非常了得,如果再加上整个西联都在三面环山一面沿江的大环境,在这里休养生息实在是太理想了,无怪整个西联镇完全都是讲“虱乸话”的人,这里是讲“虱乸话”的人的独立王国和世外桃源,现在这里是韶关市的新城区。

 

如果说,赤水洞是源于炎帝的某支系,那河对岸几公里远处的“紫薇岩”就可能不是凭空得名,很可能“紫薇岩”就是“紫薇圣人”占据的山洞,广州的五仙观周围就有“紫薇、白薇”的地名,这些可能都是因先夏的大迁徙而得的,“紫薇岩”我也去过,很像“赤水洞”,也有很大的洞口洞厅,洞口里面也有潺潺的水声(不像赤水洞的水有一截直接横在门口),但规模稍小一点,韶关市北江两岸有很多类似的山洞,比如西联镇还有开发过的“芙蓉洞”,“赤水洞”这附近也还有其它山洞。

 

在“赤水洞”的洞口洞厅,我认真找了一下有没有刻画,可惜没有找到,“赤水洞”现在设有一个农家乐餐厅,几个年轻人很有兴致,我交代他们两件事,其一,进洞工作时顺便留意看有没有刻画图案、有没有刻画文字、有没有古人遗失的石器;其二,希望他们能在旧“赤水村”搬迁之后,将各家遗留的旧陶器收集起来,在“赤水洞”门口的空地上设立一个露天的古旧陶器的博物馆,真希望他们能有收获,也真希望他们在做这些事时能得到政府和各界的支持,古旧陶器博物馆实际上就是“赤水村”和“赤水洞”的永久纪念碑。

 

这几个年轻朋友告诉我,“赤水洞”洞厅内壁的高处是有两处古代的刻画的,只是因为年久已经看不清楚了,这可能是极重要的线索,所以,我最近应该再去一次,争取能带上长焦距相机将之拍摄拓印下来,另外,他们还说,洞内曾经清出很多陶器碎片,可惜不知道清到哪里去了,这似乎也很值得探寻。

 

补记一:2014/08/30

 

最近去汕头获知,普宁市也有赤水村,由此而扩展搜索,发现广东有很多赤水村、赤水洞的地名,分布最多的是江门的开平市共71项,包括有“赤水镇”等。

 

补记二:2014/11/25

 

今天去韶关武江区西联镇“何屋村”搜集到三个“虱乸话”的字音:

 

1、“头”字:——读为“to2”,跟普通话“陀罗”的急读及潮汕话、闽南话的“桃”一样,很可能“佛陀”是“虱乸话”的“佛头”之意。

 

2、“陀”字:——读为“to3”,是“头”字的第三声。

 

3、“何”字:——读为“ho3”,有点像是普通话“侯”字的音。

 

补记三:2014/12/13

 

今天在羽毛球馆打球又收集到两个“虱乸话”的字音,其将“饼干”说成“鼻”和“fo4”,“fo4”有点像广州话的“火”的第四声。

 

补记四:2016/02/21

 

红海可能也是赤水,在百度词条里有这样的解释:红海的名字是来自“一个名称为红色的本地种族”。

 

                         丁丁哥·置顶·文章                         


          《先夏100年文集》         
     《我们的中国道路》    
          《拆毁国家的年代》         
     《统一有什么好?》    
          《客观民主真民主》         
     《实践与真理标准》    

                          《创造"1"经济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