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边原摄影杂谈 |
分类: 我的美图 |

每次回老家下火车后打出租车回家的时候,如果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打车,那么司机一定会认为我是外地人,恰巧遇到无良司机后,他会不打表说一个高价。如果说方言,就算遇到无良司机,他也不敢起歪心。(当然,我们老家的出租车司机师傅绝大部分是正直善良的,我只是举例个案)
这就是方言的好处。
方言还有一个好处体会的特别明显,那就是在不是明码标价的商场市场讨价还价的时候。如果你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店主报价通常很高;但是如果说当地方言,店主就会说一个相对合理的高价让你还价。这一点在任何地方都很明显。
我记得多年前去上海拍广告,闲暇之余逛了逛街边小店。在一家小店里看上了一双休闲鞋,恰巧一对上海年轻男女也看上了,正在询问价格,我听到他们用方言说的价格,报价一百多,还价后更低,但是年轻男女只是询问价格,没有购买的意思。于是等他们离开我上前询问,瞬间,店主给我报了一个高出双倍的价钱。我说为什么给他们的报价跟我的报价不一样?店主冷脸说爱买不买。当时我那个气啊。就算我是外地人,好歹我是顾客啊,怎么能这样对待顾客呢?!我不就没说上海话吗?!
这让我想起发生在今年的另一件事情。也是在上海出差。午饭时间几个朋友去一家路边小店吃东西。店主是个老阿姨。我们点完菜要一杯热水喝,被告知每杯收一元钱,我们自然有些诧异,表示不能理解,走了中国那么多的大小城市,第一次听说去饭店喝杯热水还收费的。店主的脸立刻冷了下来,对我们说这就是我们的规矩。朋友说收就收吧,赶紧倒水。结果老阿姨还在那里冷着脸不停的罗嗦。好像我们欠她钱一样。我们实在忍受不了,就说我们是来吃饭的不是来听唠叨的,你要在这样我们就不吃了,结果人家说爱吃不吃,走好了。人家都这样说了,我们只能起身离开。真搞不懂,做生意笑脸迎客,怎么在国际大都市的上海还有这么做生意的商家。
说跑题了,本来说方言的。不过通过这些小事也能看出,有些时候说方言收到的待遇和说普通话受到的待遇真的不一样。也许我们说方言了,老阿姨的态度能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