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必把自己的一生都卖给了房子

(2007-11-01 09:45:38)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房产/置业

房产

感悟随笔

理财

 

   几十年以后,不少人在去世的时候,墓志铭上都可以这么写:此人一生辛苦并且努力工作,对后代最大的贡献就是买了一套房子,一套还剩10年或20年产权的房子,或一套还需要用接力贷款的方式还款的房子。

   昨天和一个60岁的老人家吃饭,谈到了所谓人生,他羡慕我们这些年轻(相对年轻)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想想自己,一辈子,茫茫碌碌,不知道做了些什么,很快就过去了,回头看看,其实,人生还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但现在,想做也没法做了。我心里想,我们这些在他眼中相对年轻的年轻人,现在生活在一个相对的好时代,但多少人要为一套房子奔波几十年,要为一套房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一做就是几十年。

   自从房子货币化以后,房子不但有其居住功能,还有了“面子”和炫耀的功能,互相之间的攀比使这种“刚性需求”不断地扩大,而房价不断(或者永远)上涨的说法让这种刚性需求更为“刚性”。于是,人们倾其几十年工作积蓄,一股脑投入了房产,投入的结果变成了房奴。当然,房奴更有一套不买房子没有工作动力的歪理。

   我一个在澳洲做律师的大学同学,在澳洲生活工作了10多年,最近几年的年收入在人民币200万的样子,但是在澳洲一直是快乐地租着房子,车也是买的二手车。但只要一有时间就全世界各地玩。对于工作,决不加班,有些案子想接就接,不想接就不接。生活在一种自己想生活的氛围中。

   我们应该承认,这个世界绝大部分的人都会是碌碌无为的,也许有人告诉我我这辈子能在我的家族或我的朋友中发点声音就是买一套房子,来证明我的能力,证明我的与众不同。当然这想法没错,但如果有能力的话,这种想法是可以实施的。然而,确切的统计数据说明,很多人是把自己的一生透支给了房子,超出了甚至远远超出了自己的经济能力买了一套需要背几十年债务的房子。为了这套房子,可能所付出的是在自己“相对年轻”的时候无法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无法随时随地出去和亲朋好友撮一顿,无法浏览加勒比的美丽风光,恐怕连九寨沟的旅游计划都要延后到几十年以后了。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中国的农民制作飞机的故事,那些农民稍微有了点钱后,因为远离了都市房价的忽悠,没有想到到城市来买一栋大房子,而是花钱去实现他的梦想―――去造一架可能从孩提时代就想造的飞机,尽管造这种飞机对其他人来讲没有任何意义,但,这是在做他想做的事情。在中国,能有这样想法的人实在不多。

   居住的需求只是人生需求的一部分,人的一生真的会很快过去,人生在世,如果说只为了一套房子活着那就太悲哀了。可悲的是,这几年房地产价格的飞涨,造就了一大批一生都不得不或必须为一套房子活着的人们,如果这样的社会能算“盛世”的话,那活在这个“盛世”的人们就有些悲哀了。

   在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深圳卖房记”中写到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圳一个打工者,几年前买了一套60万的中海地产的房子,现在涨到了200多万,他毅然决然地把房子卖了,拿了差不多200万的现金,回重庆享福去了。临走前,他得意地请公司的同事们吃饭,饭桌上说:我再也不用为了房贷而看老板脸色了。真的很欣赏这人的做法。手上有了200万,就算是生活在深圳租房,这辈子应该也不用愁流落街头了吧。况且,真的必须生活在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吗?

   有人说,房价这么贵,也没看到有多少人流落街头。没错,但是有大量的没有流落街头但希望住洋房开名车的人存在,人们的需求导向已经被周围的环境指向了房子,人们现在谈论的最多的除了股票就是房子。但我相信,这种现象只是中国发展的某一个阶段的特殊现象,就和N多年前人们结婚的时候家里非要有29寸的彩电一样。坚信这种现象不会伴随着中国发展几十年。

   人生是短暂的,这是大家都能接受的事实,人生中能做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买房子这一件,我想,总有一天,人们能接受没必要把一生卖给房子这一理念,当然,要想这一理念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社会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可能是最重要的一环。

这个周六下午三点,有幸被新浪华东地产邀请,参加新浪华东地产“地产三剑客”直播节目,讨论房企上市的问题,在这里做个广告,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