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教育制度与司马光砸缸

(2007-06-11 15:39:18)
标签:

高考

感悟随笔

教育

 

   高考结束了,想起了网上很久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今天看来,实在是耐人寻味的:

这是一个老师的故事:

今天我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然后提问。我的意图是要学生说出司马光聪明或者机智、勇敢之类的,然后因势利导学生们学习这种精神。学生们纷纷举手,积极发言的热情很让我高兴。
  第一个学生的问题差点让我郁闷掉。
  她问:老师,什么是缸?
  我晕!你初中生了,不知道什么是缸?哎!也是,现在的城市哪有缸了,难怪孩子们不知道。看到大多数学生都用同样迷惑的神情望着我,我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个缸的形状,告诉大家,缸是一种常见的家用容器。
  第二个学生的问题是:哪买的缸?多少钱一个?
  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下一个!
  可那个学生还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会把我家最贵重的电脑砸了吧?
  我瞪了他一眼,那缸不是司马光家的!下一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问:缸是干什么用的?
  又是一个超幼稚的问题。一个学生抢着说:“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用缸腌泡菜。”
  如此出色的学生是谁教出来的?我只好解释说明:古时候每家都有一口缸是专门用来存水的。
  四个学生马上问:他们家经常停水还是欠水费了?

(看到这里,我想插一个美国人坐飞机的笑话:一个美国人坐飞机,登记的时候他强烈要求服务员给他安排一个不靠飞机窗户的票,服务员纳闷,别的乘客都是要求靠窗户的座位,为何这位非要不靠窗户的座位呢,接着这个乘客又说,我怕坐在靠窗子的座位上飞机外面的风会把我的头发吹乱了。)
  看来对学生开历史课真的很重要。不得解释:那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都是取河水或井水存在缸里每天用。
  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人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那个学生发出感慨。
  第五个学生:那个缸放在哪里?
  你个白痴!我心里说。我有点不耐烦了,斥责他刚才老师讲故事时干吗去了?是不是没有认真听讲?我明明讲了放在院子里,你站着听一会!
  他申辩:老师我认真听了,我的意思是问,那个缸放在院子里的哪个地方?是院墙边还是院门口还是屋檐下还是院中间?

(看来这种叫真的学生可能只有美国才有,我们的老师绝对不能理解。如果我们的老师能理解或能启发的话,中国可能已经出了几个比尔盖茨了。)
  这个我哪知道!司马光也没有留下回忆录详细说明,再说放哪小孩不都掉进去了吗?别找借口,继续站着!(这种有新奇想法的学生会受到惩罚的教育习惯,使得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到了要叫喊的时候了)
  第六个学生: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
  若有了盖子小孩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啊,没有盖子,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的都往里掉,人吃了会得病……(这问题实在是问的好,这学生提出了一个法律问题,你在院子里放一个老大的缸,上面还没有放盖子,而且也没有警示,那孩子掉了进去,主人自然要负全责。也许是当时出现了类似的“不听话”的学生,所以,后来的缸都加上了盖子,就是现在马路上的阴井盖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司马光砸完缸以后人们才想起来的?)
  我……这都哪跟哪呀!有盖子的,掉到一边去了。
  我意识到这样提问下去不是办法,弄不好会被这帮家伙扯得昏掉,只好拿出屡试不爽的老办法,提问领悟能力强的好学生。我示意体育委员。
  体育委员:“那缸有多高?”他也昏头昏脑随着前面的思路走。
  大概……到我肩膀这么高吧!本来想说和我一米八的个头一般高,可我也没见过那么高的缸,可说太矮了司马光也就不用救了。
  劳动委员看到我的示意:那么高,小孩是怎么上去的?有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换了我可上不去。大石头多大?司马光多大?老师您讲了司马光当时也是个孩子,那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就不用救了。这家伙不顾我已铁青的脸色自顾自地说下去。(看来这一屋子学生都美国化了,每一个问题,都是招招袭人,剑剑见血,这位饱读了四书五经的老师恐怕无法招架了)。
  既然要证明缸里的水足够深或者是满缸水。能承受那么多水的压强而缸没有破说明缸壁是够厚够坚固的。司马光既然只是小孩子,抱不动大石头,那么他拿小石头能砸破那够厚够坚固的大缸吗?不可能!就算他拿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下下耐心地砸,直到砸破为止,就算他最终把缸真的砸破了,那小孩估计早就淹死了,所以……(这种“好学生”多半不会被中国的教育制度看好,早晚发展成为韩寒这种被传统教育界所不齿的浪子,不过,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学生,中国的教育可以说真正是成功了,可惜,传说中的杜撰出来的故事,终究是故事 )
  Stop!我阻止他继续说下去。这小子的物理学得真不错。
  我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班长站起来,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目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口吐鲜血,我栽倒在讲台上。司马光!你干吗砸缸?

(这篇杂文在网上广为流传,但我确实没法完全参透作者的真正意图。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已经看到了不少看了这篇故事说得到的不同启示,甚至还有责怪现在的孩子的无知的。不管怎么样,我在看这个故事的时候,对这些学生是欣赏的,老实说,尽管这对中国的教育是个“神化故事”,但我还是奢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中,能涌现出无数个这样的学生来,也许到了那一天,我们的高考制度也不会这么呆板,我们的创新能力也不需要天天去喊了。美国天天在创新,但从来不喊。

  另外,在我们的老学究(就是那些历史或文学专家)眼里,我们古代文化的东西是不能颠覆的,所以,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是不能被怀疑的,尽管我们无法回答这些小孩们问的一些怪问题。

昨天,我坐在公交车上,突然想问一个问题:如果公交车司机开错路了怎么办?这个问题也够蠢的,但真的不会发生吗?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