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人类与烟草
大约在在4000年前,居住于南美洲的玛亚人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时期,他们主要采集野果和狩猎为主要生产活动时期。无意中,人们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树叶,吃起来辣舌,有醉人香气,能提神解乏,把它当作刺激物。但咀嚼次数多了之后,渐渐成为一种嗜好。有的人还把这种野生植物带回领地,开始自己种植。这就是人们熟悉的烟。与现在不同,人们把烟当成一种食品,直接食用,也可以说是喝。现在的非洲大陆上还保持这种习惯:把烟叶熬成浓汤,然后喝下肚去。每年秋收后,将烟叶制成长条,晒干,在瓦罐中撒上糖和甘油并密封,埋在土里两三年,要饮时,便取烟条熬成汤,装入瓶中常带身上。据说这种烟汤的辛辣程度要比烟叶本身高几倍,同时还有浓郁的香甜味,而且无毒性。在《鲁宾孙漂流记》中曾经写到:鲁兵逊在小岛上得了疟疾,没有药医治,最后想起了印第安人的治病方法——用烟叶治病。他把烟叶泡在酒里喝下去,把烟叶点燃,薰鼻子。一个月后,他的病奇迹般的好了。
在那个时代,好东西都要献给上天,在祭祀的时候人们点燃烟叶点燃,看着青烟飘到天上。可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渐渐发现烟草的真正作用,一直延续到现在。
1503年,随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很多传教士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当地的土著用树叶卷着烟丝,点着一端,把另一面放在嘴里吸。便问“你们吸的是什么?”土著以为他们在问他们干什么,于是用他们的语言回答“cigar。”传教士把烟叶带回欧洲,称它为“cigareet”就是现在的香烟。
有时,运输的船在海上遇到风暴,烟叶运到欧洲时,因为受潮等原因,很多烟叶已经成了粉末,商人舍不得扔掉,而是把他们直接放在鼻子下面,直接吸食。后来,有人故意把烟叶弄碎,加入珊瑚、珍珠等其他原料,这就是鼻烟。那时欧洲人一度对鼻烟极为崇尚,达官贵人吸用鼻烟时,习惯用食指蘸起鼻烟在鼻孔下沿嘴唇上边抹成八字形状,显得另有风度,可领略到一种美的享受。
我国吸闻鼻烟始于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天主教会传教士利马窦传入我国。吸用鼻烟大多为宫廷官员、贵族和富商,一般老百姓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为何物。原因是由于鼻烟是由贵重药材等选料精制而成的。由于使用方便,被宫廷、官户视为享用珍物,奉为“待客上品”,尤其是品种价格悬殊很大,有高档和低档之分。以大洋计,差额达几百元乃至上千元之多。当时,宫廷内流传一句评语:“黄金易得,高尚鼻烟难求。”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开始种植烟叶。明朝皇帝认为种植烟叶是不务正业,会损害农业,因此下令禁烟。有的官员因此被砍头。
但是烟并没有因此而绝迹。清朝,抽烟成了一种非常流行的活动。旱烟最普遍的吸食方式,开始时,人们用全片或半片烟叶卷成“土烟”吸食,但为图方便,又出现了烟嘴儿、烟斗和旱烟袋。烟嘴儿就是以竹子、芦苇等植物的中空茎杆制成;烟斗便是通过一截烟管与装烟的载斗连系于一体,进行抽吸时,能够在瞬间产生大量烟雾和加快燃烧进度;烟嘴儿与烟斗的合理组合便形成了旱烟袋。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经常使用的就是。
吸水烟是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之一。水烟可以通过水烟袋的水烟筒吸食。水烟袋和水烟筒都是通过袋和筒里的清水,用嘴吸,使里面产生负压,而使烟气通过水吸入口中的,吸食时发出“咕……咕”的声音,真可谓“烟波浩淼最难求”。据说这样能减少有害成份。烟袋烟筒如果盛白糖水,吸出的烟有甜隽之味;盛甘草薄荷水,则可以清热解渴。从这一点看,今天过滤嘴还比不上它这个优点呢。在云南吸水烟筒至今还可看到,而水烟袋则比较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