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乘风录 十谈
(2009-04-17 16:58:57)
标签:
大唐乘风录金寻者文化武林武侠武侠版武侠小说 |
分类: 我的武侠江湖 |
大唐乘风录 十谈
八个月过去了,大唐乘风录终于连载完毕,对于这样一个无比open的结局,自然有人感到意犹未尽,不过其瘾。但也有人会觉得恰到好处,遐想无限。正所谓,江湖不死,折腾不止。也许,这是金寻者老兄为续集《大唐腾云录》及三集《大唐驾雾录》留下的一个引子。当然,这里的大唐可以改为大宋或大明之类。若如此,则我等读者有幸,可静候佳作。只盼这等待的时间不要太长就好。
所以,不管怎样,谢谢小金哥哥(有别于金庸爷爷之老金)这八个月的辛苦,以及这辛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做为表现平平的2008武侠版,大唐的出现,让武侠江湖多了很多热闹的色彩,欢乐的气氛。
闲话休提,聊聊感受,欢迎赐教,拍砖亦可。
上 外五谈
一 谈阅读快感
大唐是一个相对开放而自信的年代,因此,风流潇洒的影子和传说俯拾皆是。金寻者在这个作品里面很好地展现了这点。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是一种很轻松,很快意的过程。椴也在《开唐》,但这是风格迥异的。《开唐》是沉郁绵远的,《大唐》,却是可以边看边哈哈大笑的。我想,如果将它和周星驰的无厘头放在一起比较,或许并不完全合适,但是差相仿佛。由于有了《大唐行镖》的阅读体验打底,因而读起来并不着急,我是带着欣赏小金哥哥的机智和幽默的心态,来享受这充满趣味,充满生机的大唐江湖之旅的。
08年开心的事情不多,就这个意义上,每月能对着文字痛快笑上2回,对此我们应该感谢金寻者。
二 谈情节趣味
大唐的情节趣味,简言之,就是如相声般的段子,抖包袱。大抵段子包袱设计都是如此。就微观细节来直接引发我们的笑意的,是如以下这样的情节:如郑东霆辛辛苦苦,认认真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寻得一把刀,设计了以五虎断门刀对叶落星河剑战败弓天影的对策,却,临到了擂台上,祖悲秋丢给他的,却是,剑,再扔刀上去的时候,被越女宫的那个老太婆一朵珠花击个粉碎。好强烈的喜剧效果。我想起了周星驰的《苏乞儿》的比武桥段,周星驰从兵器架上拿到的兵器,无一不有瑕疵,当然,《逃学威龙》中对着张耀扬开枪,但老大那把“仁者之枪”却射不出子弹•••••••另,如郑东霆发现连青颜是女人时候的情不自禁的倾诉,告诉祖悲秋,再如辛辛苦苦找来彭求醉,却老而醉,不堪依靠。无不让人觉得哭笑不得,进而哈哈而笑。
三 谈语言趣味
语言是一个作家的标签,金寻者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痛快。不是那种七弯八绕,絮絮叨叨的话语。他对对战的描写,是很痛快的,他的打斗描写,虽然不乏神奇色彩,但是都很直白,很有场面感,让人如临如见,可以分明想象出当时的动作场面。对对话的描写,也一样是痛快的,郑东霆直爽,祖悲秋傻气而坦率,连弓天影都将险恶用意,直白直露的表达。为此,金寻者是不会刻意求工,甚至不惜从俗的。
第二个特点是幽默。这种幽默是一种庄谐杂陈的味道柔和起来的。这种例子很多,主要在郑东霆和祖悲秋两个人的对话之间产生。一件正经的事情,到了祖悲秋的嘴里,自成道理,偏偏又无可辩驳。这种强烈反差造成的幽默根底,在于对郑东霆和祖悲秋的人物设定。
四 谈人物设定
上面说了,小说的趣味如相声之包袱。这就需要两个对话的相声演员。郑东霆和祖悲秋的双生角色设定,郑东霆是更主要的,逗引,祖悲秋是辅助的,捧哏。郑东霆阅尽江湖,胸怀憋屈,常恨不得突破九天,故行事言语,大抵激愤为表,却古道热肠其里。这种内外的分裂,便是产生强烈对比冲击力的一个原因。相反,祖悲秋憨直质朴,眼中事物无一而不是美好的。各种人情世故,世事凶险在他眼里又惊又怕却毫无警惕。如美丑互相衬托。他的赤子之心和他的貌似愚蠢的言行,正好是另一种分裂。
两位男主角之外其余人物的设定,作者,我猜测是抱着一个戏谑的心态来塑造的。不管正派还是魔头,都被他温柔地讽刺到了。这种讽刺却挺温厚,大抵是好人亦有可恨之处,而恶人亦有可怜可敬之处。
五 谈结构形式
大唐的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结构。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所有武侠小说中,以主人公修炼提高为主线的结构大抵如此。但大唐不是自外而内的修炼过程,而是自内而外的释放过程。所以他的结构在各个不同的高潮段,有明显的三段论色彩:
基本走的是这样一个环节:一本正经——急转直下——峰回路转。
以几个大的故事分段来分析:
1 牧天侯死及郑东霆查案是一本正经,引出祖悲秋退婚就有些让人错愕难当,洛家惨案则是第一次大的转折;
2 查洛家凶案是一本正经,追杀郑祖二人则如儿戏,但刑堂堂主突然死,又是一次峰回路转;
3 洛阳比武很正经,弓天影技压群雄则将情势逼到人神共愤的境地,郑东霆出手则逼自己进入绝地;
4 太行刀客围攻而搬兵,很正经,彭无醉令人失望,哭笑不得,郑东霆奋起,再度回旋;
5 天书会这段,整体上和前面有点儿脱节,是悲喜剧。
这五个情节,每一次转换,都让郑东霆更进一步走向“自有”的境界。
我们不是说这样的循环不好,相反,做为一种熟练应用的模式,符合我们的阅读期待,自有它的魅力所在,比如,吸引我们猜测作者如何去解开下一步的结。
下 内五谈
六 谈江湖寓意
由于深受传统教育的毒害,我在读文章的时候,总喜欢挖点深刻含义或中心思想这类的东西。但这不算很坏的习惯,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总结概括其实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老师要求我们在答卷时只能标准统一答案。但读小说写评论,则可以自由得多,所谓见仁见智,足以抵挡一切砖头的攻击。
说这句废话的意思是:大唐乘风录的寓意其实也是双向的,也是矛盾的。一个是循规蹈矩地遵照老师的要求行事;一个是奋力挣脱层层束缚以自由自在。但我们更深一步探究前者,循规蹈矩的生活或许是最适合其本性的选择,也就是规矩的生活,也是自由的一种。
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其代价就是打破规矩所带来的外部惩罚或遵守规矩所带来的内部惩罚。郑东霆年少时候幻想纵酒高歌,仗剑江湖,他认为那是自由的。但是这个自由受到了限制,这个限制来自于他的武功,是其师父偷学而来,用,则各派要追杀惩罚他;不用,则自己只能庸庸碌碌,做个不入流的受BS的江湖捕头。
悖论的是,武功之用在各派手里只是不堪大任的东西。或许分派的最大好处便在于分割各自的既得利益格局。所谓正派人士,并不足以以之除魔卫道。相反到是在郑东霆手里发出最大功用,除魔卫道的作用得以体现。这种说法有阴谋论的色彩。但事实如此,在这些正派,所谓正派人士眼里,规矩是用来保障既得利益的,是对外不对内的。例如弓天影之于夜落星河剑。众人皆知其源自天山,但弓天影以弃徒身份而入越女宫,以之横行江湖乃至笑傲擂台,竟皆受制于“谁强谁便是剑法真正主人”的说法,因为越女宫也是正派的一系,弓天影和天山派,是内部矛盾,可以解决。再进一步的悖论是到郑东霆打败了弓天影之后,大家却旧调重弹,以郑东霆是“小偷”之名而欲施以惩罚。甚至到了最末郑东霆杀死柯偃月为众人解围,只因连青颜女子身份暴露,“盟主”之尊的梅清涟相思成空,迁怒于人,依然不肯放过郑东霆。更验证了所谓规则只是利益瓜分和维护的规则,而不是“正义的”规则。
但金寻者的目的显然不仅仅在于此,郑东霆也自承认自己的武功来得殊不光彩,故而愿意接受规则的惩罚。金寻者一直不肯给郑东霆的解脱的法子,其实隐含了一个意思,就是对于规则应该尊重,而对于坏规则,则应该变革。具体到各派的武功,隐含着一个期待各家进行交流而不是各自画地为牢,但这种交流又是以吸收彼此长处,却仍保持自己核心竞争力以达到持续性提高,发展的目的。否则,过犹不及,最后难免落后挨打。魔教在武功传授上更加开放的体制在对上中原各派时候大占上风即为明证,若非同样是融合版的大天才郑东霆,江湖危险了。
文章的观点和结构一样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源于金寻者对所有这些矛盾对立的双方:自由——秩序;规则——桎梏;江湖——归隐等并不给出,或者说给不出单向的答案。即没有所谓正确的标准答案。所有答案倾向,在于读者个人理解与爱好。
当然,这不代表作者就放弃了他的价值观:自由和正义,都是不可欺侮的。
七 谈人物象征
为了更好的理解第六点,我们有必要谈谈人物形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郑东霆是具有多重意义的:首先他是天才,天才就难免不容于世或为世俗所妒,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代表。所以老天给了他超卓的武功智慧后,必然会通过凡俗之手来限制他,压抑他。其次他是俗人,他的俗不在于他说要娶十二个老婆,或是他的嬉笑怒骂,更在于他对规则的尊重和遵守。不管规则合理与否,但是作为平衡江湖更多凡俗人的一种法则,都应给以尊重——在新规则没产生之前。郑东霆的凡俗性,是江湖维持的力量。离经叛道者的破坏性往往大于建设性的。第三,他不是普通的俗人,他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正义感的人。这是他可以称为“侠”的立足点。他的理想很质朴,一是自由,二是维护正义,合起来说叫自由地维护正义。但是这在现实中很有难度,因为现实必须媾和,必须平衡。郑东霆不是媾和和平衡的高手,所以他的爆发和突破,都是在平衡被外力打破的情况下借他的力量获得新的平衡。遗憾的是,他在突破和向自由奋斗的过程中,总是抵不过规则的力量。每每于曙光之际,重新被拉回黑暗。
在这个意义上,郑东霆是我们身边的弄潮儿的代表,他们带着镣铐跳舞,努力引领潮流。可是他们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是沉重的自由。
祖悲秋是自然派的人物代表。自然派的意思就是安逸,平稳,不争。所以祖悲秋虽然也同样身负奇才,可是他宁愿安安稳稳地呆在祖园,守护自己的一方天地,一点情感。他不是没能力改变自己,而是不愿意改变自己。但是他还不过超脱,还有执念。他的执念就是对洛秋彤的爱。或者是占有。是这样的,洛秋彤于他更像是一个追求而守护的虚幻影子。假如不是洛秋彤,而是洛冬彤或是别的什么人。但是只要进入祖悲秋的“爱”的系统,他一样会爱而不舍,苦苦追求。
这种人可敬,但现实中往往会比较惨,因为钻进了牛角尖。——在这个意义上,祖悲秋会是我们周围那些看起来很颓废的艺术家。洛秋彤是他心中那不可割夺的艺术追求。当然,祖悲秋比我们命好,因为他的出身好。
——————所以说,祖悲秋和郑东霆谁更洒脱或谁更困扰,还真不好说。
弓天影,老实说,大家摸一下自己的良心,大家不都是想做这样的人吗?虽然看起来很让人讨厌。发愤学艺,出人头地,为达目标,不择手段。前三者是我们时代病下男男女女的正常追求;最后一个现实中也不乏其人。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肯定前三者而接受最后一点。所以,弓天影受谴责鄙弃,不应该是他的动机,而是他的手段。遗憾的是现实中——没有原则的人太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弓天影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多起来的时候,这个社会很危险。
对于现实的社会,我没信心。
连青颜和洛秋彤:她们其实只有程度的区别,没有本质的区别。她们的区别在于“谁的小资程度更深”一点而已。
小资不是坏事,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因为小资都有一定能力,比如武功;都有爱心,比如行侠仗义。
小资最大的不足在于太爱幻想。幻想不是坏事,坏事的是当幻想破灭的时候,他们不大肯承认事实,所以选择了逃避。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问题总归还是要郑东霆这样有担当的人来解决。
但是,问题是郑东霆这样的人偏偏又很吃小资的这一套,所以,所以社会就是这样的莫名其妙的平衡中生存下去。
至若叶婷(督红袖),南宫芸,乃至其他虾兵蟹将,其实都是社会利益争夺者的参与者。大家说穿了谁也不比谁高尚。作者把他们脸谱化了。
有两个老家伙值得比较一下,一个是彭求醉,风光后,输不起;一个是牧天侯——牧天侯其实是江湖乌托邦的实践者,可惜时间空间环境都不对。他的死,是很孤独的——并不是可悲,是孤独。
至于小牧这样的好孩子,最后会变成怎样呢?据我猜测,要吗接受正道招安,要嘛回去祖悲秋的祖园呆着——另一种招安。
八 谈情节含义
拣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谈谈。
1 乘风:乘风的具象化是轻功,抽象化是自由。轻功描写最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一个是郑东霆背着祖悲秋逃亡。暗示负累重重,前途艰辛。一是凭借,绝世轻功战胜魔教十二魔使。是郑东霆最快意最淋漓的一次显身手。不过他落地后招受暗箭,暗示自由的代价。一是祖悲秋凭列子御风带他逃离风暴。天灾人祸无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命运和人生的一种浓缩。
2 武功:郑东霆的武功是在向前辈致敬,即大唐行镖里面的人物致敬。他出风头我功夫依仗分别是箭法,夜落星河剑,五虎断门刀,萧家枪法,还有最出风头的轻功。分别对应前辈中的郑门,天山,彭家,萧家,以及师父牧天侯。
3 假面:彭求醉的消沉,全没了前辈彭无望的威风,或者说江湖无长侠。人如此,家族亦如此。彭七败走情路更是如此。花无百日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彭求醉的退缩成全了郑东霆,他假面而战柯偃月,这一战其实很侥幸,若柯偃月早知他是郑东霆或许结果大不相同。所以心理支撑是很重要的。信心需要自给,也需要暗示。而柯偃月的死,则说明了邪不胜正,天意如此。
连青颜的假面则不同,说明了两个道理:一是做侠女是要精神偶像为支柱的。一是暗示了女儿确实不如男。
4 吃醋:梅清涟吃醋,南宫芸和叶婷吃醋,连青颜吃醋。——是不是告诉我们,女人是不可理喻的?或者是说,爱女人应该全心全意,不可旁骛?
5天书会:这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的博览会展览会,据说有*我们*的地方很快就会有山寨版,作者开这样一个会,不知道是批判还是褒扬?总体暗示了一个道理:既要促进交流,又要保持特色,各自发展。
6相争:弓天影和连青颜之争,说明了公开透明的良性竞争是很重要的。若连青颜坦诚告诉弓天影所有事实,或许弓天影会爱上他。——当然就不会这么多波折了。弓天影的历程告诉我们,家世不好的孩子上升是很困难的,当然,没鼓励大家不择手段。
7 傀儡:关中刑堂大权旁落——监督是很重要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做为反证,小牧反水也是同样道理。
8 ···········再说下去就是胡扯了。
九 谈娱乐精神。
娱乐精神其实是一种很严肃的精神,是将一种很严肃的事情用夸张的形式造成喜剧效果。但如果流于低俗,那就是只有娱乐,没有精神。笑中带泪,悲中有喜,则兼具娱乐+精神。
大唐乘风录是有娱乐精神的。这一点在情节意义上已经有了分析。在此再举几个例子。
1
郑东霆和12个妻子。多妻只是男人的普遍欲望,但郑东霆这样正儿八经的宣称,造成了这么几个效果:一是发泄他处处委屈的不满,二是不掩饰自己的想法,三反衬了他在现实中事实上是专情的,四为情节做了个铺垫。也就是说,郑东霆说想娶12个妻子,并不是纯粹的玩笑话,他是有前欲望存在的根基的。但是在现实中他并不会去实行,因为他是个“忠”人。
2
郑东霆受刑与祖悲秋坐牢。被关中刑堂抓去坐牢的时候,两个人用“语言除恶”也是很有娱乐效果的。到郑东霆被蜈蚣抓心,进而吃掉“王小桃”的时候,相信大家都会会心一笑。祖悲秋的采花妙论,充分体现了我们中文的博大精深。
3
祖悲秋画乌龟。这其实是艺术表演,但放在武侠小说里面,立马显出了祖悲秋与江湖氛围格格不入。造成了鲜明的对衬效果。
这种场面俯拾皆是,请大家再回去看看吧。
十 谈白璧微瑕
这一段是砖头,但只是个人浅见,不知道各位想法如何。
1 配角人物不够出彩,明显虎头蛇尾。 相比于《大唐行镖》,围绕着彭无望的一众正邪高手都有惊艳出彩的表现,不管出场多寡,都能让人过目难忘。如七公子,三美人之类,再如年帮各坛主等。而对敌的突厥高手也一样。不但有表现,而且善始善终。《大唐乘风录》在这方面就很不够看了。除了郑东霆和祖悲秋之外,其他人物都缺乏光彩。连青颜和洛秋彤越到后面越平庸,越没个性。弓天影变了魔教的人后,不仅没了骄狂之气,反而成了小人+走狗。至于彭七和柳公子等人,不但出入随意,连感情交代也不了了之。成了路人甲或群众演员。到天书会的一些凶魔,纯粹是呼之即来,没有铺垫,面目模糊。
2 之所以这样,怕是篇幅不够长。虽然读来是意犹未尽,但是更像是草草了解。梅清涟和风媒MM,这条感情线也浪费了。不过有个问题是,继续下去还有什么呢?大敌大多除掉了。唯一不能调和的就是郑东霆和正道们的冲突。但是这样缺乏“道义上的真恶”的武侠小说,实在是很难继续的。可是不继续,这么多不明不白断掉的线索,岂非?
3 像太行山歌,还有郑东霆常常会念的那些歌。缺乏一种朗朗上口的震撼力。会影响传播的。因为一个是太长,再者是好像不是很谐律,文不文,土不土。
4 情节上的牵强:洛秋彤经过这些磨难为什么还不肯放弃“江湖自由”的想法;梅清涟除了吃醋之外,对郑东霆和连青颜的嫉妒和冷酷,也不很说得过去;老牧为了叶婷隐居二十年,这不像是他的作风,没有合理的解释;小牧心理转换太快,说到底,养育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柯偃月和南宫芸。好汉帮的下落,洛家应该的交代······
5 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不够。相比大唐行镖彭无望一以贯之的战意,爱恨情仇直接的取舍和挣扎所营造出的悲壮慷慨气质。没有把文章所要表达的“乘风——自由”精神很好地表现充分。这种悲愤和冲突,被一些貌似豁达的油滑给消解了。
6 ······
应该说,大唐乘风录是2008看过的比较过瘾比较爽的作品,但是相比于大唐行镖,同样是金寻者的作品,作为一个老武侠迷而言,总是觉得还有不少遗憾的。
记得金庸是从第三部作品《射雕英雄传》开始展露全新境界的。我不知道金寻者的第三部作品是什么,或者已经写出,或者尚未写成。我只希望能看到全新境界的金寻者作品。
谢谢金寻者,祝福金寻者。
(完)
八个月过去了,大唐乘风录终于连载完毕,对于这样一个无比open的结局,自然有人感到意犹未尽,不过其瘾。但也有人会觉得恰到好处,遐想无限。正所谓,江湖不死,折腾不止。也许,这是金寻者老兄为续集《大唐腾云录》及三集《大唐驾雾录》留下的一个引子。当然,这里的大唐可以改为大宋或大明之类。若如此,则我等读者有幸,可静候佳作。只盼这等待的时间不要太长就好。
所以,不管怎样,谢谢小金哥哥(有别于金庸爷爷之老金)这八个月的辛苦,以及这辛苦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做为表现平平的2008武侠版,大唐的出现,让武侠江湖多了很多热闹的色彩,欢乐的气氛。
一 谈阅读快感
08年开心的事情不多,就这个意义上,每月能对着文字痛快笑上2回,对此我们应该感谢金寻者。
二 谈情节趣味
大唐的情节趣味,简言之,就是如相声般的段子,抖包袱。大抵段子包袱设计都是如此。就微观细节来直接引发我们的笑意的,是如以下这样的情节:如郑东霆辛辛苦苦,认认真真,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寻得一把刀,设计了以五虎断门刀对叶落星河剑战败弓天影的对策,却,临到了擂台上,祖悲秋丢给他的,却是,剑,再扔刀上去的时候,被越女宫的那个老太婆一朵珠花击个粉碎。好强烈的喜剧效果。我想起了周星驰的《苏乞儿》的比武桥段,周星驰从兵器架上拿到的兵器,无一不有瑕疵,当然,《逃学威龙》中对着张耀扬开枪,但老大那把“仁者之枪”却射不出子弹•••••••另,如郑东霆发现连青颜是女人时候的情不自禁的倾诉,告诉祖悲秋,再如辛辛苦苦找来彭求醉,却老而醉,不堪依靠。无不让人觉得哭笑不得,进而哈哈而笑。
三 谈语言趣味
语言是一个作家的标签,金寻者的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痛快。不是那种七弯八绕,絮絮叨叨的话语。他对对战的描写,是很痛快的,他的打斗描写,虽然不乏神奇色彩,但是都很直白,很有场面感,让人如临如见,可以分明想象出当时的动作场面。对对话的描写,也一样是痛快的,郑东霆直爽,祖悲秋傻气而坦率,连弓天影都将险恶用意,直白直露的表达。为此,金寻者是不会刻意求工,甚至不惜从俗的。
第二个特点是幽默。这种幽默是一种庄谐杂陈的味道柔和起来的。这种例子很多,主要在郑东霆和祖悲秋两个人的对话之间产生。一件正经的事情,到了祖悲秋的嘴里,自成道理,偏偏又无可辩驳。这种强烈反差造成的幽默根底,在于对郑东霆和祖悲秋的人物设定。
四 谈人物设定
上面说了,小说的趣味如相声之包袱。这就需要两个对话的相声演员。郑东霆和祖悲秋的双生角色设定,郑东霆是更主要的,逗引,祖悲秋是辅助的,捧哏。郑东霆阅尽江湖,胸怀憋屈,常恨不得突破九天,故行事言语,大抵激愤为表,却古道热肠其里。这种内外的分裂,便是产生强烈对比冲击力的一个原因。相反,祖悲秋憨直质朴,眼中事物无一而不是美好的。各种人情世故,世事凶险在他眼里又惊又怕却毫无警惕。如美丑互相衬托。他的赤子之心和他的貌似愚蠢的言行,正好是另一种分裂。
两位男主角之外其余人物的设定,作者,我猜测是抱着一个戏谑的心态来塑造的。不管正派还是魔头,都被他温柔地讽刺到了。这种讽刺却挺温厚,大抵是好人亦有可恨之处,而恶人亦有可怜可敬之处。
五 谈结构形式
大唐的结构,可以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结构。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所有武侠小说中,以主人公修炼提高为主线的结构大抵如此。但大唐不是自外而内的修炼过程,而是自内而外的释放过程。所以他的结构在各个不同的高潮段,有明显的三段论色彩:
基本走的是这样一个环节:一本正经——急转直下——峰回路转。
以几个大的故事分段来分析:
1 牧天侯死及郑东霆查案是一本正经,引出祖悲秋退婚就有些让人错愕难当,洛家惨案则是第一次大的转折;
2 查洛家凶案是一本正经,追杀郑祖二人则如儿戏,但刑堂堂主突然死,又是一次峰回路转;
3 洛阳比武很正经,弓天影技压群雄则将情势逼到人神共愤的境地,郑东霆出手则逼自己进入绝地;
4 太行刀客围攻而搬兵,很正经,彭无醉令人失望,哭笑不得,郑东霆奋起,再度回旋;
5 天书会这段,整体上和前面有点儿脱节,是悲喜剧。
这五个情节,每一次转换,都让郑东霆更进一步走向“自有”的境界。
我们不是说这样的循环不好,相反,做为一种熟练应用的模式,符合我们的阅读期待,自有它的魅力所在,比如,吸引我们猜测作者如何去解开下一步的结。
六 谈江湖寓意
七 谈人物象征
这种人可敬,但现实中往往会比较惨,因为钻进了牛角尖。——在这个意义上,祖悲秋会是我们周围那些看起来很颓废的艺术家。洛秋彤是他心中那不可割夺的艺术追求。当然,祖悲秋比我们命好,因为他的出身好。
有两个老家伙值得比较一下,一个是彭求醉,风光后,输不起;一个是牧天侯——牧天侯其实是江湖乌托邦的实践者,可惜时间空间环境都不对。他的死,是很孤独的——并不是可悲,是孤独。
八 谈情节含义
拣几个有代表性的来谈谈。
1 乘风:乘风的具象化是轻功,抽象化是自由。轻功描写最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一个是郑东霆背着祖悲秋逃亡。暗示负累重重,前途艰辛。一是凭借,绝世轻功战胜魔教十二魔使。是郑东霆最快意最淋漓的一次显身手。不过他落地后招受暗箭,暗示自由的代价。一是祖悲秋凭列子御风带他逃离风暴。天灾人祸无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命运和人生的一种浓缩。
2 武功:郑东霆的武功是在向前辈致敬,即大唐行镖里面的人物致敬。他出风头我功夫依仗分别是箭法,夜落星河剑,五虎断门刀,萧家枪法,还有最出风头的轻功。分别对应前辈中的郑门,天山,彭家,萧家,以及师父牧天侯。
3 假面:彭求醉的消沉,全没了前辈彭无望的威风,或者说江湖无长侠。人如此,家族亦如此。彭七败走情路更是如此。花无百日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彭求醉的退缩成全了郑东霆,他假面而战柯偃月,这一战其实很侥幸,若柯偃月早知他是郑东霆或许结果大不相同。所以心理支撑是很重要的。信心需要自给,也需要暗示。而柯偃月的死,则说明了邪不胜正,天意如此。
4 吃醋:梅清涟吃醋,南宫芸和叶婷吃醋,连青颜吃醋。——是不是告诉我们,女人是不可理喻的?或者是说,爱女人应该全心全意,不可旁骛?
5天书会:这就像今天世界各地的博览会展览会,据说有*我们*的地方很快就会有山寨版,作者开这样一个会,不知道是批判还是褒扬?总体暗示了一个道理:既要促进交流,又要保持特色,各自发展。
6相争:弓天影和连青颜之争,说明了公开透明的良性竞争是很重要的。若连青颜坦诚告诉弓天影所有事实,或许弓天影会爱上他。——当然就不会这么多波折了。弓天影的历程告诉我们,家世不好的孩子上升是很困难的,当然,没鼓励大家不择手段。
7 傀儡:关中刑堂大权旁落——监督是很重要的,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做为反证,小牧反水也是同样道理。
8 ···········再说下去就是胡扯了。
九 谈娱乐精神。
这种场面俯拾皆是,请大家再回去看看吧。
十 谈白璧微瑕
1 配角人物不够出彩,明显虎头蛇尾。 相比于《大唐行镖》,围绕着彭无望的一众正邪高手都有惊艳出彩的表现,不管出场多寡,都能让人过目难忘。如七公子,三美人之类,再如年帮各坛主等。而对敌的突厥高手也一样。不但有表现,而且善始善终。《大唐乘风录》在这方面就很不够看了。除了郑东霆和祖悲秋之外,其他人物都缺乏光彩。连青颜和洛秋彤越到后面越平庸,越没个性。弓天影变了魔教的人后,不仅没了骄狂之气,反而成了小人+走狗。至于彭七和柳公子等人,不但出入随意,连感情交代也不了了之。成了路人甲或群众演员。到天书会的一些凶魔,纯粹是呼之即来,没有铺垫,面目模糊。
2 之所以这样,怕是篇幅不够长。虽然读来是意犹未尽,但是更像是草草了解。梅清涟和风媒MM,这条感情线也浪费了。不过有个问题是,继续下去还有什么呢?大敌大多除掉了。唯一不能调和的就是郑东霆和正道们的冲突。但是这样缺乏“道义上的真恶”的武侠小说,实在是很难继续的。可是不继续,这么多不明不白断掉的线索,岂非?
3 像太行山歌,还有郑东霆常常会念的那些歌。缺乏一种朗朗上口的震撼力。会影响传播的。因为一个是太长,再者是好像不是很谐律,文不文,土不土。
4 情节上的牵强:洛秋彤经过这些磨难为什么还不肯放弃“江湖自由”的想法;梅清涟除了吃醋之外,对郑东霆和连青颜的嫉妒和冷酷,也不很说得过去;老牧为了叶婷隐居二十年,这不像是他的作风,没有合理的解释;小牧心理转换太快,说到底,养育之恩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柯偃月和南宫芸。好汉帮的下落,洛家应该的交代······
5 一以贯之的精神气质不够。相比大唐行镖彭无望一以贯之的战意,爱恨情仇直接的取舍和挣扎所营造出的悲壮慷慨气质。没有把文章所要表达的“乘风——自由”精神很好地表现充分。这种悲愤和冲突,被一些貌似豁达的油滑给消解了。
6 ······
应该说,大唐乘风录是2008看过的比较过瘾比较爽的作品,但是相比于大唐行镖,同样是金寻者的作品,作为一个老武侠迷而言,总是觉得还有不少遗憾的。
记得金庸是从第三部作品《射雕英雄传》开始展露全新境界的。我不知道金寻者的第三部作品是什么,或者已经写出,或者尚未写成。我只希望能看到全新境界的金寻者作品。
谢谢金寻者,祝福金寻者。
(完)
后一篇:落叶的春天——三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