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中国非欧佩克产油国经济体战略石油储备 |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
受了前两次中国国家发改委调高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惊吓,父亲最近把订好的新车换成了更省油的品牌和型号。现在看来,他很可能做了明智的决定。因为,一些分析人士预计,尽管国际原油价格在今年夏季有所回落,但随着石油生产商的闲置产能逐渐下滑至令人担忧的水平,到明年春季前,月平均油价有望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50美元(甚至会触及165美元或170美元)。如果到时国内油价也灵敏地跟上形势,开费油的车就吃不起白斩鸡了。
美国《巴伦周刊》估计,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实际油价约为110美元。如果明年二季度前油价真涨到150美元,上涨幅度就是40美元。那之后,国际油价很可能在数月内保持每桶150美元水平。这个水平远远偏离了石油市场目前所暗示出的油价前景。上周,2012年6月交割的西得克萨斯中质油期货合约交易价格约为99美元,而2012年6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只有112美元。
有危险的信号来自IEA(国际能源署)执行总裁田中伸男。他6月23日发表讲话,宣布释放美国和其他27个国家持有的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市场受战略石油储备释放的影响相当大,尽管释放量仅相当于全球石油日消费量近9000万桶的三分之二。以这样的日消费量,全球16亿桶的紧急石油储备只够供应约18天。因此,市场更看重石油生产国的产能。而田中伸男宣布的决定表明,IEA对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尤其是该组织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闲置产能十分担心,甚至疑心沙特阿拉伯在增加石油产量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石油闲置产能指在30至45天内就能被持续开采出来的未开采原油。而事实上,只有欧佩克成员国才具备这种产能,非欧佩克产油国应该早已经竭尽全力地卖出每一滴可以马上开采的石油了。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属于石油的需求方。作为非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中国和印度等经济体正在迅速增长。从数据看,非OECD经济体对石油的渴求给石油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虽然欧佩克产油国保障了OECD经济体的石油需求,非欧佩克产油国增加的石油产量却不能满足非OECD经济体“额外”的石油需求。自2000年以来,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以每年平均110万桶的速度增长,非欧佩克产油国石油日产量则一直在以每年不足60万桶的速度增长。2000年时,非OECD经济体的原油需求只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7.7%(全球总需求的三分之一),而现在这一比例达到48.5%,几乎占了全球石油总消费量的一半。
可能令石油需求更旺盛的,是OECD成员经济体开始恢复稳定增长。经济学家们普遍预计,未来四个季度美国实际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为3%,德国和英国经济将温和增长,遭遇地震打击的日本在明年之前也将恢复增长。而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非OECD经济体的石油需求增长速度也仍会快于OECD成员经济体。何况,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将会放缓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惟一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复苏将对石油闲置产能进行前所未有的压榨,任何有关闲置产能的流言都将成为一颗手雷。
知道大庆和王铁人的中国人都清楚,不可指望石油供应的价格弹性。每桶150美元的油价鼓励增加石油产量,进而导致油价回落的价格理论在明年春天之前不可能按住油价。可取的对策是像我父亲那样,为油价上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