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永远不会依赖陌生人的慷慨。”这是沃伦·巴菲特上周六在一年一度的致股东信所言。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不论是不是巴菲特的粉丝,这封信都是一年中最值得一读的文章之一。
巴菲特在信中说,正是由于坐拥巨额现金储备且不愿从事过于冒险的投资,伯克希尔公司才有能力在本次金融危机达到高潮时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他写道:我们是金融体系所需流动性和资金的供应者,而不是资金乞求者。巴菲特在信中写道:自恃规模太大而不惧破产,绝不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定心丸。这显然是讽刺那些遭遇数十亿美元损失后被政府救助的大型金融机构。
虽然金融机构具有不同于伯克希尔公司的经济功能和社会使命,但因为有强大靠山或者最后埋单人就“勇”于冒险,确是金融业与整个经济系统的风险所在。巴菲特强调的这一点,对于受行政干预和保护更多的中国银行业是一个警示。
就在巴菲特跟股东通邮的同日,中国银监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两项新的贷款管理办法,是为规范银行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贷款业务行为所立。新办法要求,贷款人合理测算借款人营运资金需求,审慎确定借款人的流动资金授信总额及具体贷款额度,不得超过借款人实际需求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同时,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实施贷款全流程管理,加强贷后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的法规公布,正值国内银行业贷款看似煞不住车之时。新年伊始,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即使监管部门已经采取了行政手段控制,今年1月新增贷款仍高达1.39万亿元人民币。钱这么快地借出去,银行并非没有意识到风险。有力的证明是银行业正在展开相当规模的融资行动。去年抢着发放贷款的银行,也是第一批募集新资金者。比如,在2009年的贷款增幅最高的中国银行于上月称,欲售出59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同时,该行正在等待有关部门批准其新增300亿美元资本金的计划。另外,资产规模位居第五的交通银行也希望通过配股筹集资金61亿美元。
从表面上看,中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上去相当不错。截至去年9月末,中国四家最大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仅为1.57%。它们之所以纷纷寻求增加资本金,其实是担心,在去年政府指令下,以信贷扩张刺激经济增长的好心却导致银行坏帐增长的恶果。直接可能拖累它们的是那些大量举债的地方政府。
在中国,地方政府不被允许从银行借钱,但却能通过设立投资工具来绕开相关规定(至今银行被允许向这些投资工具放贷)。如瑞银经济学家汪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这一数额最高可能达到7320亿美元,超过中国银行业2009年全部新发放贷款的一半。如果地方经济下滑,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繁荣不再,高地价无法持续,卖地收入大幅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可避免会上升,进而推动相关放贷银行不良贷款攀升。
北京一再保证,货币政策和政府可控的流动性还将继续支持中国重要企业和地方经济。此时,产能过剩和不良贷款还不会是突出问题。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开始向市场筹资是一个信号——它们开始需要他人的慷慨了。如果你想帮助它们,请多买银行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