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金融业保险业从业人员比例美国财经 |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
昨天与做证券业的朋友在西餐厅吃面。听他感叹实业赚钱之难,令我联想到最近有文章讨论“最聪明的人做什么工作”。这一命题值得讨论有一个前提,即存在与其从事工作无关的“最聪明的人”。事实上,评判一个人聪明与否,往往以他(她)从事着的或从事过的工作为标准。有的工作也确实比其他工作要求智力中某方面具有更高的水平。于是,问题也可能是“做什么工作的人被认为最聪明”。
在美国,过去20年中从事金融业似乎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金融业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任何其他行业。债券和股市的长期牛市吸引了全球投资者,金融交易量急升。随着美国监管机构取消了利率上限,放宽了对银行经营的限制,随着对金融和保险业监管逐步放宽,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受专门教育的要求。
重要的是,金融业比任何其他急需人才的行业更有钱。有钱雇佣最好的数学人才,计算机人才将抵押贷款转变为复杂至极的衍生工具。美国负责建立、评估金融模型的计算机和数学职位占金融和保险业职位的比例从1980年到2005年增长了三倍,从事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其他资产交易的职位从2.8%增加到9%。1980年,美国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工程师和金融从业人员收入大体相当,但2005年,金融专家的平均收入高出他们的工程师同学至少30%。
现在没人敢为金融业的高薪酬辩护。从经济角度看,至少它曾经有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金融业的从业人员和资金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占经济总量的2.3%。1997年,这一比例为4.4%,2006年达到8.1%。但渐渐地,一批批“最聪明的人”被繁荣的市场吸引投身,又参与制造出惊人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最聪明的人”失业了,或者说金融业不再被高度认同为“最聪明的人”俱乐部了。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预计,金融和保险业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将从去年年底的4.8%降至2016年的4.1%。据统计,芝加哥失去了23000个金融业工作岗位,洛杉矶为47100个,全美共减少了437700个,降幅7.1%。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也证实了金融业吸收就业能力下降。哈佛大学2009年的毕业数据显示,今年进入金融和咨询业的毕业生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大幅下跌至20%,而2008年和2007年的这个比例分别是近40%和47%。
曾有一项研究表明,金融、法律等职业的回报来自于财富的重新分配而非财富的创造。因此,当“最聪明的人”蜂拥而入,帮助这些行业蒸蒸日上时,可能反而降低了生产率的增长。这一理论眼下被用来支持人才从金融业流出,流向自主创业和其他行业。
哪些行业从业人员被补选为“最聪明的人”?医生和老师。美国官方预计,医疗卫生和教育服务业占美国劳动力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16%增加到7年后的近18%。今年有15%的哈佛毕业生计划进入教育业,比去年增加了一半,计划进入医疗卫生业的比例则翻了一番,达到了12%。
医生水平普遍提高可以增进人民福利,教育业得到人才补充可以为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打基础。这是市场经济通过一场危机进行的自我调整。其实,不存在一项永远且普遍受欢迎的职业。而择业时更多关注自身的各种需求,不论身在哪一行,都是“最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