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房产gdp泡沫货币政策中国财经 |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
不是只有星巴克才靠泡沫吃饭的。
担心通货膨胀和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化的人习惯把泡沫视为宽松货币政策的副产品。错了。适度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可能是北京引导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现实路径。在目前的约束下,决策者更不愿意看到的是不适时地收紧政策,进而遏制经济恢复增长的势头,而不是预期中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市场对这一点尚不明确,或有人佯作不知。流行的心病是怕政策逆转。一度,分析认为推动中国股市和楼市的宏观货币政策即将转紧。在内部,其证据是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下滑,明显低于上半年月度平均水平。在外部,美国经济近况好转,住房和就业市场表现出企稳迹象,冒出微弱的复苏的“绿芽”。于是,关于中国央行将更快地回笼流动性的假设甚嚣尘上。
其实,可供最高决策层选择的可行性方案极其有限。虽然发达经济体身体情况比前一段有所恢复,需求不再大踏步后退,但远不能吸收中国出口的产能,而中国国内消费需求又不足以填补这个缺口。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成绩斐然,完全得益于政府大规模刺激计划和扩张信贷政策。财政和银行力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空前的大手笔既推动了短期GDP(国内生产总值),也令更长期可持续刺激GDP增长的资金受到限制。
从北京的既定目标看,GDP增速保持在不低于8%的水平被官方认为是创造足够就业所必需的经济增长率。以这样的稳定增长速度为前提,触及各类复杂利益群体的深层次的经济结构变革无疑是一种冒险。不论偿试土地权利流转交易机制改革还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都不如简单地放宽货币政策轻松愉快,安全可靠。
因此,房地产市场再次被委以重任。以充裕流动性推动房地产价格回升,支撑了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宽松信贷环境立竿见影地提振了交易人气,迅速消化着住宅库存。据统计,今年年初时,该存量相当于超过14个月的购房需求,而目前中国内地未售出住房量只相当于9个月的购房需求。
眼下,房地产市场正在缔结以推动固化泡沫为宗旨的“利益同盟”。其中包括开发商和严重依赖土地出售收入的地方财政;包括不论把买房当成消费还是投资的房屋权利人,他们越是乐于使用最大的按揭杠杆,他们对房价下跌的承受力也越弱;包括整个商业银行业,它们向买卖双方以及各类中介商提供资金,任何程度的房价滑坡都在增加坏账和不良资产的风险。
应该注意到,遏制信贷过度扩张始终保留在提醒层面。决策者不仅没有马上采取如加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等强力手段,还一再向市场否定很快采取这类手段的可能性。当上证综指连续下跌,房地产销售再度疲软,北京通过媒体传递的是安抚的信息。
从某种角度看,泡沫给中国饭吃。但这碗饭也许会造成消化不良。长时间宽松的货币环境会加剧资金和资源的错配。泡沫发展过快,或者通货膨胀突然启动加速,都可能导致政策急转弯。其后果不是重回价格控制的老路,中断价格市场化进程,就是破坏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国民财富。
然而,有更稳妥的道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