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纸上是哪能讲法?

(2009-07-12 21:42:30)
标签:

房产

房贷

时局

房价水平

杭州

财经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杜月笙喜欢听别人讲新闻,听“报纸上是哪能讲法?”。这并不说明他一定赞同表达自由,但说明他明白表达自由的实用价值。从那时的报纸上,他可以了解到的不仅是时局和市场本身,还可以了解到由舆论虚拟的公众对时局和市场的看法,所谓民意。而民意是能反过来影响时局和市场的。

 

如果他是放贷人,开发商,投资客或消费者(他活着的话应该四者都是),关于最近的房地产市场,一定会问:报纸上是哪能讲法?

 

本地报纸上说,近日,杭州各商业银行已经明确通报关于二套房贷的收紧口径。收紧房贷是因为房价反弹得太快。年初至今,杭州房价涨幅达15%。中介称杭州新房4成以上是投资者购买,温州、台州等地投资者在4、5月份集中入市,拉高了杭州成交量和成交价格。

 

北京报纸上说, 7月份北京预计开盘的住宅项目开盘均价创历史新高。购房人称房价几乎每天都涨。记者以贷款购房者的身份走访了各家银行营业部,情况大致是,如果购房者选择直接到银行做贷款,四成首付的关口比较难突破,利率则有商量;如果选择通过中介做房贷,二套房还有可能按照一套房的首付和利率标准来执行。

 

我读报读出以下几个有条件的结论和一个无条件的结论。一,投资性购房又开始抬头——条件是能准确分辨投资性购房和消费性购房。投资性购房的比例往往由购房人特征、购房数量、户型、楼盘特点等外部指标认定,这些数据多数由销售商和中介商搜集,至少在内地市场其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程度还不能令人放心。

 

二,抹了白面的外来投资客又纷纷登场——条件是能准确跟踪其每一单交易。读者喜欢,记者习惯打听房地产市场的“故事”。投资客一掷千金,哄抬房价是始终有噱头的。由于少用实名,这类新闻故事不免夸大。

 

三,民意对房价的不满意度又反弹——条件是对房价的不满意度一度回落过。中国房地产市场相当长期的有效供求关系(不是住房的供应总量而是能够满足特定消费者特定需求的住房供应量)决定了房价一定在消费者承受能力的临界线上行走。这样的房价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称之为满意。之前房价稍稍回落,骂声低了,不过是本来承受不起的在骂娘的人赶紧看房下订去了。现在骂声又起,则是没来得及签合同的人重新回来骂娘而已。

 

四,地方政府着手指导银行适当收紧房贷——条件是多数地方政府一致行动。显然还不是。杭州这方面一向带头,跟进者众寡,还得看。北京应该还在观察,观察房价在7、8月份传统交易淡季的走势和杭州等少数城市收紧房贷的后效。

 

五,银行对收紧房贷并不积极——无条件。很简单,中介拿得到优惠不只是中介的本事。

 

把以上结论连起来,就是房地产市场先于实体经济的其他行业回暖,投资资金先于消费资金入市,民怨先于房价水平沸腾,地方政府先于中央政府行动,银行拨一拨动一动。

 

那么,从报纸上看出的房地产后市如何?首先,推动房价本轮强力反攻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到经济稳定复苏不能作过大调整,央行不会马上加息,注入市场的流动性也不会一夜消失。其次,房地产价格稳定,市场交易回暖可以提振建筑开发商的信心,带动实体经济其他行业,也有利于刺激土地交易,增加政府收入。何况,在这一波房价涨势中,投资性购房是以去年消费性购房需求受压今年反弹为基础,消费性购房需求集中释放后,投资需求能撑多久是未知数。且大多数银行已经完成全年的房贷发放指标,下半年可贷资金本来不多,银行会自发产生适当收紧房贷的需求。

 

所以,我可以确定的是政府深度介入,强力干预市场的可能性还不高。而我不能确定的是民意,是其他读报人的反应和接下来的行动,这是政府需要在经济目标之外考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