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一早就收到无数短信。这可能是短信写手为七夕创作最多的一次。年月日尾数的巧合激发了想像力,全不管西历农历,阴历阳历。
自从好事者把七夕定为所谓中国“情人节”,第三产业就开始运筹帷幄。广告业滚动作秀,传媒业全天活动,娱乐业通宵笙歌。无论如何,创造需求就是创造利润,对大家有好处。
当天全上海最值得参加的单身派对,当然是本报编辑部策划的“”。在新天地搞派对,惊动了周围晒太阳放电的红男绿女。“东魅”门口淡芥末色的指示牌引来观者络绎。本来参加者都是事先报名确定,结果派对一面进行,门口又不断有人要求加入,“东魅”椅凳出尽,仍看到插蜡烛的。
现场才子佳丽之美自不必说,工作人员也个个精彩,歌舞才艺,满室生辉,外向者纷纷请缨,内敛者跃跃欲试,留电话号码的纸条不断地传来递去,红酒杯触碰的声音和欢言笑语交融一处,盖过了室外台风阵雨。
整个活动,也有人心情一直不十分佳。因为纪律,本报职工和家属被残酷地摒于派对之外。虽说从业多年,早持为事业牺牲,为读者奉献之决心。但是当音乐响起,淑女君子兴于左右,相互追求,我与编辑部中无偶者面露喜色,心系忧患,实难做到无动于衷。
不知七夕何夕?惟一可以肯定的是,放松去做,放胆去追,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