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还是不买 问问爸爸妈妈

(2007-08-28 21:06:48)
标签:

证券/理财

财经

评论

房价

分类: 重点所在/东方早报
 

    说房地产业裹胁了国民经济,未免有些危言耸听;说对楼市的注意力裹胁了财经新闻的受众,即使在股市火焰烧至纯青的此刻,也有七八分意思。

    又有读者电邮来问要不要买房。之前私下回复过一位,这里公开讲讲我的看法。

    先澄清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买还是不买,要看房价会涨还是会跌。根据房价涨跌买房,无异于以一个投资者的立场作消费决策,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更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房价涨跌波动的时间跨度很长,有时可能需要十几年。如此,因为想买便宜房子,推迟实现需求而造成的损失一定超过在房价上得到的。

    当然,房价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发生大的波动。那时,金融体系一定受到巨大冲击,随之而来的经济滑坡、就业萎缩和收入下降,意味着积存的钱要用在更迫切的地方。注意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和之后全球范围的金融风波,其后遗症还在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最新鲜标本。

    另外,如果真看好房地产市场,不如直接买地产股。形势逆转时,即便目前不能做空,轻轻在电脑上敲打几个键获利了结就是,无须惴惴不安地看中介和下家的脸色。

    我以为,针对买房问题,我父母的看法总体上仍是正确的。他们一向认为,买什么不买什么,归根结底,是一个承受能力问题。有承受能力又有需要,房价贵时也可以买;没有承受能力,房价便宜时也别冲动。

    能不能承受房价之重,看两样东西:一是收入,二是商业银行的房贷利率。收入即是偿债能力,房贷利率即是贷款成本。两者结合,决定了合理的贷款规模和还款方式。收入高且稳定,就多贷一点,反之少贷一点;利率低时多贷几年,逐步加息时缩短贷款期限。

    剩下的,只要考虑自己的居住偏好,看看有什么合适的产品。在捂盘销控现象没有杜绝前,找熟人开个后门也是必要的费用。这笔开销一般不会贵到推翻购买决定。

    有朋友不同意我的意见,认为踌躇于买不买房的大部分是买不起房的人,提出问题就意味着没有承受能力,说明房价高企、民不安居。其实,买房不同于买水买米,不能说老百姓没钱一口气买齐70年的粮食和饮料,即可证民不聊生。买房更像是娶妻,一时没能力可以缓一缓。也有朋友不同意,认为妻的潜在供给无限,房子的潜在供给有限。其实,妻和房子的有效供给均非无限,因为对此两者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的组合都不是无穷的。

    需要提醒买房的朋友,最要紧的是买了房一定要物尽其用。或者自己消费,凭栏远眺,临风把盏,尽享新房之乐。同时,分批约请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生意伙伴登门参观,充分实现心理上的收益。或者找个人一起消费,结账可以谈AA。

 

    本文首发《东方早报》财经专栏“重点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