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野菜之--霍麻

标签:
文化 |
分类: 红叶流丹 |
http://www.bjkp.gov.cn/bjkpzc/tszr/zwdg/images/2007/8/24/80421.jpg
霍
霍麻不是菜,却被家乡人们当作菜吃,而且吃成了山珍,这也算得上是一奇了。
霍麻学名荨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种奇特的植物,在乡间随处可见。它喜温喜湿,生命旺盛,路边地埂,墙角树下,乱石堆里,都是它生长的地方。春雨过后,霍麻尤其长得快。几天前才刚起苗,个把星期后已冲到尺把高了。虽然长得快,它却鹤立鸡群——谁也不敢招惹它。如果你裸露在外的皮肤不小心碰到它,立马就要喊倒霉或者晦气了。
这种茎和叶上长着蜇毛的植物,恐怕很多人对它都记忆犹新——因为它会咬人。有的地方,人们又叫它咬人草。倘若一不小心,它就会让你的皮肤上出现豆大的疙瘩,瘙痒难忍,严重时甚至会让你抠破皮。它就像一位朋友说的,我让你不舒服了,你就记得我了!只不过,霍麻让人记住它的方式,是瘙痒,是疼痛,是难以忍受。
荨麻科植物之所以能蜇人,是它的茎叶上有一种表皮毛在作怪。这种毛尖锐如刺,上半部分中间是空腔,基部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腺体,这种腺体充满了毛端上部的空腔。腺体中的蚁酸等对人和动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人和动物一旦触及,刺毛尖端便断裂,放出蚁酸,刺激皮肤,产生痛痒的感觉。可以说,荨麻的这种行为,是正当防卫,主要还是让食草动物望而生畏。
家乡人教训不听话的孩子,会说,再不听话红霍麻伺候。孩子马上服服帖帖。幼时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下河,往往耍着耍着就觉得脚上奇痒无比,一看,才知被霍麻咬了。有很多年,对霍麻,我一直是耿耿于怀,满怀戒心。个中原因,就是因为它咬人,让我的童年充满了瘙痒的感觉。
年长以后,我才知道霍麻浑身都是宝。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荨麻,荨音寻”。又曰:“荨麻又称毛薮。荨字本作薮。杜子美有除薮草诗,是也”。霍麻营养丰富,枯死经霜或经人工处理后为优质饲料。发酵后可用于除草,因营养丰富亦可作肥料。入药后,还可以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本草图经》则说可以“疗蛇毒。”有一次,中央台播放科教片,我才知道霍麻原来还可以提练青蒿素。青蒿素杀菌效果奇佳,是治疗疟疾等疾病的良药,将会取代青霉素。
霍麻的吃法是煎蛋。将霍麻新发的嫩芽掐下,和着鸡蛋搅拌、和匀,放入食油中煎。待鸡蛋变黄变色,放上盐、味精,煎成块后即可食用。吃起来既有蛋香,又有野菜的清香,口感相当不错,目前已成为餐桌上一道菜。
正如贾平凹《丑石》里写的“丑到极致就成了美”一样,霍麻的奇毒,让它成为了庭院、果园、鱼塘的防盗设施,也成为了药。霍麻之毒,与其药用相比,显然是利大于弊。这也让我产生一种疑惑:那些我们自认熟悉的人或事物,我们真的熟悉吗?那些我们一直认为平凡的事物,真的平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