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掷影有声:影评和剧本其他 |
影片的开头就像一部唯美的文艺片,面朝大海的孩子,清晰的对白,小迈克带出了这是他和苏利文的故事,一段他和父亲共同走过的岁月
大号的自行车,带帽子的大男孩,悠扬的风笛声,是否让你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镜头处理的很漂亮,整部影片虽然都沉浸在黑灰色,但不得不承认,它们是在图象上最难得把握的要素,它们颠覆了原有的沉寂,给人另外一种感觉,除了凝重,更多的是华丽.黑色的华丽
悠扬的配乐,和谐的家庭,快乐的孩子,这是影片前五分钟的主题
以上的这些东西轻松的带过,没有任何悬念或着铺垫,只是做个简单的陈述
从五分钟之后,影片变有了色调及情节上的转变,小迈克上楼去叫父亲吃饭,音乐随之紧张,镜头凝固在一个门框和一个走廊的时间,乍看起来像是小迈克似乎和父亲有什么隔阂,但其实是小迈克心里变化的一个转折
镜头移向右下方,小迈克看到了父亲从身上拿下了枪,这个镜头对剧情的渲染和对观赏性的提升起着宝贵的作用!
鲁尼刚开始像一个慈祥的老人
一个手下的只言片语才显示出他“像上帝那样既能施舍又能剥夺”的江湖地位
两人共弹钢琴,镜头从脸部慢慢摇到两双手,没有一句台词,但父子情深溢于言表;这是剧本描写的第一段父子之情,虽然不是亲生的,但鲁尼对苏利文有着深深的父爱,而苏利文也深深的感激他这个给他带来所有的养父.
相反,鲁尼的亲生儿子唐纳却看在眼力,痛在心里,这也为之后的追杀埋下了伏笔.
小查理问唐纳,"为什么他脸上总是挂着笑",他当然不只到,这挂在外面的笑只是自己的"苦笑".于是说:"这一切简直疯了".似乎他要改变这和现状.影片结果和细节安排的很缜密.
小迈克和查理在晚上的对话,包括了他们对父亲职业的猜测以及对父亲周围人的疑问,
这更加重了小迈克想揭示父亲职业的想法.
第一次苏利文让孩子收盘子的场景,查理很听话的做了
小迈克有个想法以揭示父亲到底在做什么.
这是第一次出现玻璃的场景,苏利文在车里把自己的事情跟儿子说了
第二次苏利文让孩子把盘子收拾起来,小迈克转身离开
"儿子生来就是给老子找麻烦的"这句话也呼应了老鲁尼对亲生儿子唐纳的感情
影片中两个人在一个场景中的镜头多是这样处理,一个侧面,一个正面,如此交换,也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了镜头过于频繁的切换,以更加含蓄的方式达到了更加震撼的效果。
这是第二次玻璃的出现,玻璃装在苏利文家的大门上。科纳慌慌张张的准备冲出房子,突然看见门上有一块镜子,他停下来,摘下头套,看着自己,深深呼吸,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而此时站在门外的小迈克却通过那块玻璃看见了杀死母亲和弟弟的凶手,那么近,那么直接,仿佛是面对面一般。
这是第二段父子之情,在得知唐纳做了蠢事之后,老鲁尼大发雷霆,但随后还是抱着了自己的儿子,在养子和亲生儿子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在这之后,苏利文把厚厚一叠支票扔在老如尼面前,说:“唐纳多年来一直都在占你的便宜。”可是老如尼一动不动,苏利文都要愤怒了,老如尼平静的说:“我知道,可他是我儿子,走吧,迈克。”
玻璃的第三次出现,玻璃装在苏利文的车上。小迈克把头靠在玻璃上,看着窗外,眼里没有悲伤,只是一片空白。玻璃上映出一片荒野,偶乐几根电线杆掠过,镜头渐渐往上拉,我们从空中看见一大片荒原中一辆小小的汽车正奔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上。还是这块玻璃,小迈克靠着它睡着了,玻璃上映出一幢接一幢的高楼大厦。小迈克醒了,好奇的看着外面拥挤的街道、人群。他们来到了芝加哥.
颇显诡异的杀手"记者".他的出现似乎就让大家感觉到了冷血以及些许的变态."记者"在杀人之后,火车呼啸而过,这里处理的很有想象力.
整部片子以暗景为主,没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没有一盏明亮耀眼的灯。片中的人物大多穿着黑色,被灯光勾勒出半个轮廓,而另一半则隐在黑暗中。苏利文与追杀他的杀手面对面坐着,听他描绘自己如何杀人再为被害者拍照。窗外隐隐约约昏黄的灯光只打亮了苏利文的右半边脸,而另一缕似乎来自小店的蓝色幽光打在苏利文的左半边脸上,让我们看到一滴汗很慢很慢的从上面流下来,而苏利文一动不动,直到那个杀手说:“你出汗了。”第一次发现灯光可以被运用得如此唯美,一个静止的镜头却让我们的思维多次跳跃。
第三段父子之情,也是重点,苏利文对小迈克的训斥,表达了他对儿子很深的关爱.
教儿子开车的片段,让我想起在上初中时,老爸是怎么教我开车的,以下是新手犯的错误,在枪钱的几次中,真的为影片增加了些喜剧效果
一,已经拿到了钱出来银行,小迈克的车却还没开到
二,跌跌撞撞的前行,还好没熄火.
三,直接开过了
其实组织内部都知道唐纳在似吞组织的钱,留着他只是看老鲁尼的面子.
苏利文受伤后在一家农场养伤,小迈克守护着他,桔黄色的灯光把房间撒满了温馨。小迈克说:“我一直以为你更喜欢查理。”苏利文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你们两个我都疼爱,只是查理他更听话一些,而你,更像我。”
正面冲突,发生在教堂的地下室,苏利文向鲁尼指出他亲身儿子对他的背叛,但鲁尼决心已下,要放弃养子。一场雨夜的枪战后,两人都没有开口,但千言万语都凝聚在两人的脸上和眼神里。汉克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从忠诚到绝望的心理过程。很低调,但很有力度。
玻璃的第四次出现,镜头并不像大多数黑社会题材那样血腥,雨中无声的枪战,以及镜中反映枪杀,都是影片的独到之处.
镜子的第五次出现,苏利文似乎得到了解脱,透过窗可以看见大海、沙滩,以及在沙滩上和狗嬉戏着的小迈克。苏利文站在玻璃前,玻璃上映出小迈克欢快的身影,苏利文看着他,很欣慰,很幸福的样子。但影片到这里,结局可想而知.
一声巨响,一朵红色的血花开在了玻璃上,小迈克还在欢快的笑着、跑着。又一声巨响,我们看见苏利文缓缓的倒下去,从他背后露出那个杀手一脸怪异的笑容。

影片结尾处,小迈克站在海边说:“我一直很怀念他,怀念我们在一起的1931年逃亡路上的六个星期。别人一直以为我是在农场长大,我想至少有一半是,在此之前我还有另一半生命。每当别人问起我:迈克·苏利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无恶不做坏蛋?我只有一个答案:他是我父亲。”开头和结尾用了同样的镜头,呼应了首尾.
“当人们问我,他是不是一个好人?又或者他是否一无是处?我始终同样的回答。我只是告诉他们,他是我父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