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将你遗弃
(2013-02-23 22:33:53)
标签:
文化原创坠雪无声随笔 |
二十五年前,他们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里初次相遇,拉里坐在父亲的车里,塞拉斯跟在自己的单身母亲身后。一切似乎都只是巧合。在某个极寒的清晨,拉里的父亲卡尔让等着路边的母子俩上了自己的车。
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世特征,拉里家境富庶,父母双全,白人;塞拉斯跟随母亲从芝加哥辗转来到密西西比州这个偏僻的小镇,一路颠沛流离受尽困苦,身上连件御寒的大衣都没有——他没有家,没有父亲,没有温饱,最要命的是他甚至都没有一身体面的皮肤:他的母亲是个黑人,他遗传了这一点。
拉里腼腆、斯文、不喜抗争而显得怯懦、循规蹈矩。塞拉斯外向、叛逆、争强好胜。
塞拉斯出现之前,拉里没有朋友,“让拉里有一个特殊的朋友,让他不再孤独”一直都是拉里母亲的祈祷词。但由于种族歧视,两个孩子的友谊却只能背向人群暗地发展。拉里珍视着他所拥有的一切,也将塞拉斯视为挚友,于是毫无保留的向他敞开心扉,与他分享所有。他的枪、书籍、秘密基地、还有初恋的对象……
冥冥中,似乎有一只神奇的手在操纵着他们的人生轨迹,让他们不断的交织、重合、抵触……分合。
拉里第一次将塞拉斯带到自己的梦中女孩面前,阴错阳差中,塞拉斯却成了挺身救美的英雄;辛迪爱上了塞拉斯,两个人开始疯狂密恋,可怜的拉里完全蒙在鼓里,他依旧憧憬着与她的第一次约会,期待这个女孩陪伴他走过一生的岁月;这一天终于到来,拉里坐在母亲的别克车里,感受辛迪的呼吸和味道,幻想着一切就此停滞——辛迪却告诉他,她不过是借他做桥,这一夜,她将和自己的心上人私奔出逃……
如果塞拉斯也和拉里一样坦诚地与他分享生命中的一切,故事应该会有另一个结局。
辛迪不会凭空消失,拉里也不会被安上“强奸犯”和“杀人犯”的罪名成为“恐怖拉里”,塞拉斯应该也不会离开密西西比州,更不会在若干年后以警察的身份回到这个人烟稀少的小镇。
二十五年,拉里守着辛迪的秘密承受着周遭的指责和非难,忍受所有不公的待遇。他的人生被彻底扭转,父亲在痛苦中离世,母亲也在绝望中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汤姆富兰克林为这本书选名《被遗弃的人》。小说采用了悬疑片的惯用手法,从片段和细节入手一点一点的带入人物、事件,一点一点地交代主角与配角的命运转承。关于辛迪的生死,始终是一个谜,是大家各自内心的揣测与臆断。或许,这也是作者有意为之?那些生硬地改变我们命运的人与事,往往都只是我们个人内心的悲剧而已!人类,总是输给了自以为是,自以为非。
拉里在孤独中度过了人生中最青葱的年华,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亲眷,也没有事业。当他与塞拉斯再次相遇的时候,他躺在病床上无声地等待死神的判决,对于外间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仿佛由始到终,他都只是局外人。
小镇上发生了一起女孩失踪案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拉里,而拉里身上的枪伤也显然是畏罪自杀的征像。
如何才能为拉里洗脱罪名?塞拉斯陷入了痛苦与迷茫。长久以来,这个善良的白人朋友就好像是炸弹上的那截引线一般,点燃了他,也就等同于炸开了自己。可是,该怎样拨开这层层迷雾,让一切回到当年的明月夜呢?即使回到从前,拉里失去的这二十五年,又该如何去偿还?
最终,塞拉斯在女友安吉的鼓励下,决定亲自揭开真相。
他苦心搜集证据,从蛛丝马迹中整理出嫌犯的活动轨迹,顺理成章的找到凶手——华莱士将传言中拉里犯下的罪行信以为真,将“恐怖拉里”视为自己的偶像崇拜,他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模仿拉里杀人的场景,最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实践在无辜的女孩身上。
为了掩盖罪行,他杀害了与他关系密切的另一个朋友,然后找到拉里,近距离对他开枪。
以拉里的名声,按小镇上警局办案的通常程序与方法,不出意外的话,拉里将背负着杀人恶魔的身份走向坟墓。反正,他是如此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也不会有人在乎他的清白。
似水流年里,他又何尝不是自己放弃了自己?他从来都没想过要洗刷自己的清白,不是么?
二十五年前,为了自己的前途,塞拉斯背弃了友情与爱情,独自远走。二十五年间,善良而可怜的拉里死守着情人的秘密,日复一日的艰难生活。二十五年后,塞拉斯回到小镇,回到这个承载着他们童年与少年的地方,从一堆尘封的旧物中找到自己的根源。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朋友的价值在哪里?迟到的真相又有几分意义?
当我们面临人性的抉择时,自私自利的天性总是会占上风,而当悲剧业已酿成,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找回自己的救赎之路?拉里是一个被人遗弃的人,但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真诚,对生命的热爱。他打理着父亲留下的汽修铺,细心照料母亲喂养的八只母鸡,将走上歧途的华莱士视为朋友,并试图将其引回正轨……他宽容的对待那些对他无礼的人……一切都被颠覆了,而他俨然还是当年那个腼腆、内秀、不愿抗争的白人小孩。
他唯一的一次幽默表现在和华莱士的对话里。
华莱士问他,是不是一个四十岁的老处男。
他说:“不是,是四十一岁”。
当塞拉斯把所有的秘密告诉拉里,小说也走向了尾声。拉里获悉了一切,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清晰的断定自己不过是一个倒霉的局外人;这一次,终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一点。
那些可说的,与不可说的,终究也不过是生命中的昙花一现。只是,固执的人,执着于固执。
很多人读完这本书后评论说,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书中找到共鸣,因为我们都是那个被遗弃的人,我们生而孤独,我们注定孤独,并且最终我们也都能习惯这样的孤独。
可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即使远离人群,也能清晰的掌控着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没有办法选择命运,所以才要更勇敢的做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但愿书中的拉里,只有他自己的影子,而我们,各自拥有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