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電視中播放《留學生》這部紀錄片時,我都會將頻道鎖定,跟隨著他們來往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播放的每一集都是那么的為之震撼,那么的浮想聯翩,讓人心潮澎湃,讓人感慨萬千.讓我聯想起英倫繼續PhD的凝,想起剛返澳的帆,更想起在港求學的貝..。特別是《留學生》主題曲唱出了海外學子的心聲,詮釋異國他鄉游子的內心呼喚,傳遞給人們出門在外的艱難,表達他們的勇氣、毅力與實現理想的決心與執著。
不知何时从梦里醒来
眼前的一切会都不明白
身后一片凌乱的脚步
摇摇晃晃也走到现在
想进却不知该如何迈
想退却又迷惑于遥远的未来
心潮虽还是朝起暮落
风过后只能静静地等待
我的心怎能永远一片空白
深深的也是一个苦涩的海
纵然是在
是在封冻季节里
也是一片蔚蓝的汹涌澎湃
通過家人海外讀書的經歷以及紀錄片中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到國內與國外讀書的差距,它不只是知識層面上、生活經濟上的差異,更是人的成長經歷與閱歷積累的不同,也許在內地人眼中認為是一種磨難與痛苦,但我卻認為對國內學生來說永遠無法得到的一筆財富,有痛才會有樂,有苦才有甜。為什么親朋好友的孩子仍然在陸陸續續走這么一條艱辛而又曲折的路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就是80后孩子的志向,“他们说这就是人生,试著体会试著忍住眼泪”也是50-60年代人的夢想。“我相信一切都来得及,别管那些纷纷扰扰别让不开心的事停下了脚步就怕你不说就怕你不做,别让遗憾继续一切都来得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