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Tameles也撩起乡愁)
今天壮着“五四青年”的胆,干脆说了吧,不然又不知道在心里要雪藏多少年。说在心里憋了好久是有来历的,打从来到美国“洋插队”之初,发现我这个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居然把人间烟火点得还像模像样的就开始惊叹,哦原来,我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比如做饭的天赋。来这儿后一个月,正好是春节,虽说这里中国人活得不中不洋,中国人的节没时间可以过,洋节又没有心情可以过,像两边不沾边的弃儿,于是啥节都不过,是这里中国人普遍的状况。而刚来时的我也有如今“五四青年”的热血和激情吧,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静悄悄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就这样过了吧,虽说那时是住在“塔村”(Tower
village)里的穷学生也不能就这么亏待了自己啊,于是突发奇想,邀约“塔村”里的患难朋友,一起过我来美国第一个也是后来几乎形成惯例的我家的春节的聚会。就在那次聚会上,发现了自己作菜的天赋和激情,当时就想为什么从前从不关心油盐酱醋的我突然会这么“能干”了呢,经过苦思冥想,终于茅塞顿开,原来不关心是因为不用关心,现在必须关心是生活所迫,上帝从来都是公平的,哪里缺了课,就在哪里补上来。而以我一贯做事的认真发现,一当关心起来就当做了“事业”来做,渐渐发现这作菜就跟我热爱的写作一样可爱了起来。
因为远离故乡,免不了有乡愁打翻的时候,而这时最能抚慰自己乡愁的,莫过于做几道家乡的菜了。如果说写作离不开生活的积淀、素材的积累的话,做家乡的菜也离不开这些,过去虽说不做饭,但所幸家里有能干的外婆,除了用最能诞生故事的嘴为我的童年涂上许多瑰丽的民间文化色彩外,就是用她最奇妙的手调制出世上最诱人的味道,从小跟外婆就是好朋友,喜欢听外婆讲话,喜欢看外婆做事,外婆从不三姑六婆地讲一些琐碎的话,她总是喜欢跟年轻人呆在一起,有什么新鲜的事,外婆准是比谁都积极相应,外婆也是我的知音,记得以前一起看第一界“青歌赛”我们支持的选手总是惊人的一致,在想要是外婆能活到现在一定也会跟我一同玉米吧!常常是外婆在忙着做饭,我就站在旁边看和跟她聊天,我也喜欢问,外婆也耐心地给我讲,除会做饭的外婆,还有会作菜的父亲,父亲做起事情来虽说慢,但精雕细琢,分外认真,譬如切肉,都有很多讲究,现在经实践证明,父亲的精细的确有它出于味觉的考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证明间接体验生活在作菜中跟写作一样重要,有了这些积淀,加上复活再现和调配的创造力就是一道地道的家乡菜了。常常想《追忆似水年华》中主人公由一个童年时在姑妈家尝的小松饼就能洋洋洒洒意识流几大篇,就是作者惊人的味觉复活力和想像力的最好体现,有了这样的复活味觉的能力,你离一个有天赋的厨师也不远了,发现我对电脑电器数字什么的的确没有一点天赋可言,但对味觉的复活力倒是有,所以只要还能想起当初的味道,一般做出来八九不离十。
(最家乡的“麻婆豆腐”,也享誉全球)
如同写作的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作为创作灵感的素材,作菜同样需要这种生活的体验和积累。过去有作家们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的“采风”活动,作菜也如此,除了味觉的复苏这样的生活积累的回忆外,四处品尝便是味觉的广泛阅读,也是作菜的愉快的“采风”;除了直接的生活体验外,作家们灵感来源最多的莫过于间接材料的获取了,阅读和思考就是最好的途径,作菜也如此,也可以读菜谱这样的经验之谈,但我对味觉的直接领悟力远甚于间接的繁复文字解说的领悟力,所以还是爱四处品尝的“采风”活动。
同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四处采风回来也不能辜负,所以回来自己尝试就是笔头的实践练习,写得越多笔头越顺,练得越多,口味也越来越好。
如果说做一道家乡的菜是乡愁的书写,味觉的梦回的话;做一道道他乡的菜就是一篇篇出行游记:江南可采莲,闽南可煲汤,山东可烙饼,北方可饺子,南方可汤圆,台湾可挫冰;如果这个出行恰好越过了国界的话,就是一道道文化的风景,味觉的冒险:越南可河粉,泰国印度可咖喱(刚开始不习惯他们的味道,现在习惯了和喜欢上了,所以才说是味觉的冒险),韩国可泡菜烤肉(尽管爱国,还是要坦白过去做过不少次韩国菜),日本可味增可寿司,美国可沙拉可牛排,意大利可Spaghetti(意大利面条),墨西哥可Taco
(玉米卷)等等等等。做异国的菜是文化的学习,中西的合璧,有时在比较异同中也能看到“异”中的“同”来,像墨西哥的“大妈累死”(音译“Tamales”,玉米粉蒸肉卷,像极了四川的“叶儿巴”,曾经跟“老墨”学过,连做的过程都很像呢!)看着每日里满桌不断变换着的不同菜系就像足不出户的旅行,既饱了食欲又满足了心灵的需求。本来买来想让儿子学习中文的白板,被儿子一句话提醒“妈妈,今晚特餐是什么?”(Mom,
what’s the dinner special
today?)就索性当做了写菜单的告示牌,索性专业到底,以至来我们家的朋友一看都乐了,说“你家弄得这么正式?”就差没写价目了,其实我一则是逗儿子开心,一则也是出于想让他每天潜移默化学几个中国字的“阳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哈哈!不然怎么着,在这里就是自己想法穷乐啊,我如对写作的激情就这么移情给了做饭。久而久之,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起来,像上次写《游戏家务》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6a3《爱情有如香水》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5u3一样,以我一贯的神经开叉还真能找出点偶然中的必然来,牵强附会出许多乐趣来。
(最典型的美国早餐)
除了这些积累上的跟写作有着相似外,选材和剪裁也同样重要,没法找到准确的食材的时候,你只好求其次,用别的什么来代替了,这就是这里许多中餐甚至日本的,都或多或少改变了模样的原因所在。而恰巧你找到了正确的材料,那欣喜也不亚于一位作家“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多年来,我的四川的凉拌菜之所以一直是拿手绝活,也跟这材料的正宗不无关系,辣椒粉及辣油绝对保证正宗,连大红袍花椒(以前花椒在这里是禁品,更是珍贵,现在到处可以买到了)也都从家乡捎来。一个认真对待自己食材的厨师跟一个认真对待写作素材的作家一样绝对是个好作家。原汁原味坚持原创,既健康自己也健康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而有了好食材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做成一道美味可口的菜啊,就像拥有生活和素材的人也并非是作家一样,这里面就有驾驭这些材料的天赋了,专业厨师知道佐料的比例,我尽管说不出正确的比例,但我用感觉,像一个好作家也许并不是个好的文学评论家一样,他们就是被灵感驱使,像拥有神笔的马良。好的厨师也是不用想,只会做的人。
结构也是写作的魂魄所在,同样佳肴也是需要色香味俱全的;此外,如同写作需要心境的培养,作菜的真诚也是重要的,周星驰的《食神》就有阐述了,最美味的饭菜原来并不需要多么稀有珍贵的食材,拥有真心,就是寻常白饭都有七情六欲,惹人肝肠寸断的,周星驰是鬼才,无厘头地被他逗笑后,总有很多余味可以回味的,像这个忽然想起的《食神》。
饭菜做好了端上饭桌,就像作品写出来了发表一样;听到众人啧啧的赞美声看着食客满意的笑容就是厨师最开心的满足了,曾经问过好些主厨为什么喜欢作菜,他们的回答应证了我的想法,厨师的成就感不亚于一个作家的啊,有很多人喜欢吃的饭菜像有许多人阅读点击的作品一样逗人喜爱啊。
今晚,在喝光第二锅“爱国鸡汤”的主流文化后,准备做一道乡愁的小诗——凉拌兔丁,保证绝对中国绝对成都,在这个“万圣节”之夜,有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中西合璧的味道哦。其实越民族的就越世界的,只要这世界不是越“小韩”的就好!
2006年10月31日13:22分
相关文章——
《游戏家务》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6a3
《爱情有如香水》
爱情是个永远谈不完的话题,虽是旧文,却有余香。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5u3
《他日屈原姓金,西施姓朴——中国的文化将由韩国监护?》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6bi
《小韩才露尖尖角,早有文化立上头》
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6c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