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全网传媒
全网传媒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891
  • 关注人气:1,0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日屈原姓金,西施姓朴——中国的文化将由韩国监护?

(2006-10-28 02:15:38)
分类: 心系家园
   刚刚炖上一锅“爱国”鸡汤,就坐下来写这个我觉得有些过于严肃的话题了,尤其由我这个从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写来,自己都觉得有几分滑稽,但昨日见新浪首页热点在讨论“韩国文化饥渴症”的事情,虽然没有点开去看,但对这个话题,倒是长期如梗在心,今日不得不一吐为快了,虽然今天谈来已错过热点,但冷却下来说说也许更接近客观,因为要我昨天写来肯定要定下“文化掠夺”这样愤激的大帽子了,还好,我反正也不喜欢凑热闹,只是自己抒情而已,但是还是希望我的情能有更多人来感受到,体会到,认识到,因为,我本不是个理智的人,所以常常佩服理智的人懂得怎么用适当的方式保护自己,比如法律武器等。

    刚才说“爱国”鸡汤不是无中生有,因为今天炖了许久没炖的好友的秘方“香菇鸡汤”而不是“参鸡汤”(这里著名的“韩国菜”),那日慕名去“老印”朋友一直推荐的韩国餐馆品尝到了“参鸡汤”,连发音都是中文的,(我就故意用中文来点菜,居然服务员听懂了,一般她们连英文都听不懂,只听得懂韩文)居然就变成了正宗的韩国菜,一吃,以我对烹调的悟性,一下透过现象看穿了它“剽窃”中国的本质,立即对朋友打包票说,改天我给你炖纯正的“参鸡汤”,保证味道营养比韩国的好几倍,我做到了,朋友的表扬我想不完全出于恭维,那一刻,我又一次感慨,韩国学中国的太多了,而他们就有本事变成自己的,并让外人都相信那是他们自己的。这一点,也许在国内,并不明显,尤其对熟悉我们自己文化历史的中国人来说,总是会理直气壮地说,那是我们中国的,历史就是历史,摆在那儿的,是的,这句话,换了我在国内,也会这么自豪地说,可是,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不懂中国历史文化的别的国家的人的时候呢,历史不也是人写的么,人家会相信眼见的耳听的,谁宣传的到位,做的到位,人家就会以为是谁的。我敢说,尽管吃了我“正宗”的“参鸡汤”的朋友,改日再听到“参鸡汤”这个名字,还是会第一反应那是韩国,更何况对那些没有吃过正宗的人来讲呢?现在倒很高兴还好“北京烤鸭”,前面加了北京,世人知道北京在哪儿,太好了!先前在泰国餐馆打工时,菜单的“北京烤鸭”下还有“曼谷烤鸭”,其实在我看来是一样的,只是还好他们懂得尊重北京,不然就跟他们理论了,哈哈!

   这使我忽然想起丈夫的律师老板最近输的一桩关于监护权(Custody)的大案了,尽管法官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律师极加赞赏,认为他打得很好,又有什么用呢,其结果还不是输掉了。因为这位律师的当事人输理在先了,因为自己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对小孩太恶劣了,被邻居举报,最后打输官司,失掉了对自己亲生孩子的监护权,听丈夫讲这个案例,很为这位伤心后悔的母亲扼腕叹息,但是,法律就是法律,尽管这个脱离她监护的孩子身上流淌着她的血液,基因里是她的承传,——又有什么用呢?其结果是孩子不是了她的孩子,她失掉了监护权就失掉了事实上的一切,抚养权、探视权,甚至孩子的姓氏也会被收养的家庭更改,这位母亲我想现在是后悔不已了,我这个对法律从来一窍不通的人,偏偏对这个案例印象深刻,也是基于这个离奇的不合情的事情的合理的矛盾,丈夫常常拿这一类的事情来教育我,因为很多中国人的家庭也是因为不懂这里的法律,往往在传统教育思想(譬如“黄金条子出好人”的体罚思想)的影响下做了让自己后来后悔不已的事情。

   说道韩国,我的感情也挺复杂,并不像对“鬼子”的仇恨。曾经也迷上“韩剧”,比如《大长今》,如今还是爱吃韩国菜,因为荤素搭配得当,小菜出来,又像“过家家”的游戏,身边也有许多善良的韩国朋友,儿子现在也在学着“跆拳道”(因为离家近),但是我还没有像身边其他朋友那样全身心地沦为“哈韩”一族,就像我虔诚地学习了解着美国的的文化但还是清楚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一样。韩国没有像日本当年那样侵略和残杀过我的同胞,并且对韩国人至今对日本人的民族情结打心眼里佩服,常常想我们能像韩国人那样有血性就好了,最记得他们把自己当初被日军侵略时毁坏的太庙原样地保存至今,目的就是为教育下一代“勿忘国耻”,并且每一次“韩日”的足球对抗赛,韩国人都打得像一场“索尔保卫战”,佩服韩国人的骨气,曾经还拿此来教育学生。所以,有时倒有“韩国人是朋友”的想法。但是,就在我迷恋《大长今》之时,还是会时不时偶尔冒出一些不快,“怎么是韩医了?”如今听说他们又要申报“文化遗产保护”更是着急,当初看《大长今》,有时故意挑选听韩语,中文字幕,发现很多词语就是直接从中文过来,比如“太陛妈妈”(皇太后)、“汤药”、“异常”、“安恙”(问候语“你好吗”)“凉菜”等,甚至现代一点儿的像“厨房”、“浴室”也全都一样(这些多亏“采访”了我的“韩迷”朋友),一边还有些得意,回想我们辉煌的文化,真不愧泱泱大国啊,常常以此教育儿子,让他了解咱中国的历史及对邻国的影响,比较现在正如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还常常跟儿子灌输,国家强大了,就有人来学习,还常常预言20年后的中国又将是世界强国,以此也来鼓励孩子学习中文吧。当初听到《大长今》里连形容一个人美貌都比做“貌若西施”,不禁更加得意,但现在忽然好像有一种危机了,丈夫老拿韩国人掠夺中国文化来开涮,说他们总不至于那天说“金屈原”“朴西施”吧,有些危言耸听,但如果我们自己生的孩子不好好对待,有朝一日屈原姓金,西施姓朴,也不是没有法律上的可能,尤其在当今什么怪事情都可以发生的世界,何况咱中国人对“指鹿为马”“三人成虎”等成语还是熟悉的吧,所以多一份警醒,多一份对自己孩子——文化遗产的真正关爱和保护吧!

   还好,听说去年11月23日,在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国内知名的域名投资者姚劲波以3万美元高价将“端午节.cn”域名赎回,并愿意无偿捐赠,不知道这下文如何,湖南岳阳、秭归等相关政府部门,有没有接替了这个“端午节.cn”,有没有对之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但还是欣慰有人有这样的胆略和爱国心为自己的文化做出切实的工作。

    其实韩国的文化饥渴也是来得有理由,他们也是被别人掠夺了才知道被掠夺的苦楚,因为他们知名的韩国企业、特产、文化等域名也曾遭到欧美等国家的抢注,使得韩国人日益注重传统文化、企业品牌等的网上保护,目前,以韩国4600多万、世界第26位的人口数,域名数量超过62万个,居世界第11位。就可见出他们的自我保护的实际行动,心动不如行动,咱中国人也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了。

    还好,也知道“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即使联合国批准了,我们也可以再申报。真是好消息,所以,我们还可以行动,至少我们还可以跟韩国分享“监护权”,比那位彻底失掉自己孩子的母亲来说要幸运得多!
 
    我也为在这里能继续教中文感到自豪,至少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的孩子不至于变成别人的做一份微薄的努力而感到骄傲了!
                                                 
                          2006年10月27日1:07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