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野营——制造无价的回忆

(2006-10-26 14:25:56)
分类: 亲子教育
  经过两日,野味是彻底去掉了,这两日,我也开叉地写了别的几篇跟野营没有关系的文章,但心还留在搭过帐篷的那片树林,记忆还散发着新鲜的野趣,写些什么呢,之前贴出的图片已将这几日的活动勾勒了一番,不想再赘述了,但是朋友Gerald(吉纳德)的话总在我脑海里回荡着“The memory is priceless(回忆是无价的)” ,这位老人是童子军Collin的爷爷,这次专门为带孙子出来野营,从距离达拉斯2小时车程的Shreveport(西瑞夫波特)赶来,那地方就是上次《亚特兰大无心快旅(尾声)》http://blog.sina.com.cn/u/4ac1fb6d010005p9中提到的归程中距离达拉斯最近的赌城所在地。

   临走前一晚,我们一起烤火聊天,老人轻描淡写地说,“明天送了他回家,要再开两小时到家收拾”,注意到老人说这话的时候眼里溢满幸福的满足,没有一丝劳顿。我接着问他是否喜欢野营,他说是的,但这次不幸的是出来前“建筑”被烧了,所有的野营器材付之一炬,(他用的是building 而不是house,所以我猜想不是指家),他是刚刚花了500美金重新置备了所有野营所需的东西。不禁对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再次肃然起敬。想起我们一起度过的充满欢笑、乐趣和交流的两日,是的,许多记忆将是无价的,儿子的以及我的。像这位老人说的,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回忆,这些是一个家庭得以承传的基础,忽然明白了老美为什么这么重视家庭观念,他们总是把家庭放在priority(优先权)来考虑,比如孩子有什么事了,只要说一声,同事老板都理解,甚至有许多“办公室小孩”,(就是因孩子临时没人带而跟父母待在办公室的小孩)跟中国人的不以家庭拖工作后腿恰成鲜明对比,以至于刚开始我都不习惯,怎么老美工作态度这么不认真,总是想着家庭,动不动请假,以至每次我都隐忍着解决好自己的家庭问题,考虑到尽可能不耽误工作,能不请假就不请假,却常常委屈了自己,事后又总后悔着不能为家庭做些什么,依然羡慕着老美们的全家行动。而这一次,我也想通了,很好意思地请了两天假,理由很简单,要陪儿子,校长立即应允,哦,原来这么简单,而从前总不好意思啊,责任心啊,矛盾啊,中国人啊——

   这两日,儿子收获无穷乐趣,从第一晚扎下营后的互相串帐篷,讲鬼故事,到与朋友在帐篷里下“五子棋”,玩篝火,射箭、射击、野餐以及各种各样的活动,真是一言难尽。同时他也结识了新的投合的朋友,并且最最意外的是重逢已转学到别的学校的过去的好友Neal(尼欧),说来也是缘份,我们编号为822的童子军出去玩,就碰到了另一个部队编号的Neal(尼欧),不想他们的帐篷还居然就在我们的后头,真是无巧不成书,再次证明我的缘分的理论,当儿子这个一头金发的好友见到我,就说“我知道,你是Jikuang的妈妈”,其实我跟他还是正式的第一次见面,因为以前的活动都是丈夫带儿子比较多,包括上次Neal(尼欧)生日的“攀岩”聚会,我只见到了照片,但Neal(尼欧)的名字倒是从儿子口中早已耳熟能详了,奇怪的是第二日在路上碰到一女人,主动热情跟我打招呼握手,自我介绍,原来她就是Neal(尼欧)的妈妈,居然她也认识我,看来我比较“出众”,因为就我一个中国人嘛,感觉这世界真的很小。
野营——制造无价的回忆
(儿子去年在好友Neal的生日攀岩聚会上,一头金发的就是Neal)

   儿子的乐趣自不待说,第一次睡帐篷新鲜又奇怪,尽管大人们个个都因各种原因没睡好,孩子们却个个睡得最香甜。早晨起来又有营火搭上了,围着篝火喝一杯热气腾腾的热可可真是享受到极点,家长们倒是各显神通,见有的爸爸用带来的烧气的炉子煎起了鸡蛋和牛肉饼,有的煮好了咖啡,我们的朋友Joe Len 的妈妈Angela(安吉拉)也烧好开水,我们倒是最简单,吃着现成的三明治,而Collin的爷爷Gerald(吉纳德)更是专业地弄好了一大桌,只是个子小小的Collin不怎么买账,只吃了一点点,爷爷摇摇头,只好开始收拾清洗,但毫无怨言,看来中外家长的舐犊情上倒是分外的一致,只是他们不勉强也不娇惯小孩。想起以前我妈妈要追着喂一边吃一边玩的儿子,总被我阻止,这位爷爷倒也不勉强他,只是告诉了他不吃的后果。再次佩服这位爷爷的懂得怎么去爱。

   说他懂得去爱一点儿不假,在后来的交谈中,知道这位老人知识丰富,曾经做过“寄养家庭(Foster family)家长”培训,因为这里孩子在被正式收养之前,政府会将小孩安置在一个临时过渡的家庭(Foster family),政府给一些象征性的补贴(大概每天20美金)给这个临时寄养家庭,而如果孩子总没有被正式收养的话,也许就会待更长的时间,政府也就会给更多的补贴给这样的家庭,直至小孩长大直到独立。而问题也往往会产生,一些寄养家庭因种种原因,可能会对小孩不好,所以常常小孩又被转移到另一家寄养家庭。问题的关键便是这些家庭不知道怎样面对这些别人的小孩,而这些小孩恰恰又是最敏感和自尊心最强的,于是怎样对这样的小孩说话也成了艺术,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从事的就是这样教寄养家庭的家长怎样说话,处理跟这些小孩关系的职业。我知道这样的职业跟心理医生一样在这里是专业知识要求极高和极有耐心和爱心的,难怪如此!

   发现这次我们三个家庭之所以后来干脆“脱离”大部队,自成小团体,甚至Gerald(吉纳德)甘愿自己掏钱包买用于点篝火的木头(本来我们大组备有木头,但这位老人还是愿意点上“我们自己的营火”)就是有共同的当过教师的经历,Joe Len 的妈妈Angela(安吉拉)也是当过教师的,难怪她也极有耐心和爱心,且不说她对自己的孩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了,就是对我们,她也想得极周到,这两日,若不是她雪中送炭地多给了我们加暖的厚衣服,不知我们会冻成什么样(因为没有经验,高估了那几日的温度),她也主动提出让我们搭她的车(car pool),因为我们的驻地跟第二天的活动地不同,加之活动地“智慧营”那边停车场有限制,所以鼓励大家互相搭车,我们的孩子们很玩得来,我们更和得来谈得拢,后来发现,每每我们都加入了大部队了,一会儿又浓缩成我们一行7人,Angela(安吉拉)富有爱心、乐观又能干,她的帐篷是最“豪华”最丰富最聪明的,也浓缩了一个家所需的所有,包括帐篷外的门垫(Door Mat)后来发现这是多么聪明的举动,因为避免了帐篷内被踩得满是泥巴了,哈哈,又学一招。后来收帐篷那天,发现她还居然带着我后悔该带的扫帚,真服了她,能有这样的妈妈真是福分,她的老公准保也是天下最幸福的老公。并且很欣赏她每次跟儿子说话的态度,没有命令式但很受用,常常夸张地表扬儿子,儿子每每很有成就感,也注意到他的儿子的确说话也得体,不娇惯,虽说比儿子小两个年级,谈吐却跟上四年级的儿子一点儿没有“年级沟”,聪明懂事、知识丰富,与口若悬河的儿子常常谈得火热。相比之下,个子小小的Collin(科林)显得有些内向和腼腆,但在两位大哥哥的感染下也活泼了起来。
 
   在临走前一晚,一边烤火时的攀谈中了解到,Collin(科林)的爷爷Gerald(吉纳德)说“这孩子患有逆反的毛病(obey disorder ),不能执行一个简单的命令,像下午让他从海岛船上下来时”我想起来了,当时孩子们都不愿走,我们家长们找了好半天,终于一个个叫上了,因为我们得赶着回去吃晚饭,一个半小时后又得回到“智慧营”参加晚上的活动。儿子和Joe Len 虽说不乐意,还是遵从了大人的命令,当时见Gerald(吉纳德)领着气乎乎的Collin(科林)回来就知不妙,一向和蔼的爷爷那时也好像刚刚平息了脾气。Gerald(吉纳德)接着说,这样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有对权利支配的需求,如果我们在说话时注意不用命令式,而用开放的选择式来问他的话,他就获得了选择和支配的权力,一切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你要让他吃早餐,选择说“早餐有麦片和鸡蛋,你愿意要那一个?”,就比你直接说去吃早餐来得效果好。哦,原来如此,儿子也是难于驾驭,源于我自己种的苦果,从小给他太多民主,现在反而太自主而每每让我难于掌控了,也常常感觉江郎才尽,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而我知道自己每一次雷霆大作时,也是无可奈何时,正找不到出口呢,这位老人却在营火边为我指点了迷津,后来聊天中知道他是拥有三个学位的博士,原来如此,在我心里,这句话已说过N多次了。后来我又跟他聊起中国以及我们的传统,比较中美的文化,我们一聊不觉到了半夜,篝火也快熄了,Angela(安吉拉)说,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

   喜欢旅行,不仅因为一路的不同景观,更因为在旅途中我们无意遇见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是一段不同的人生,常常蔡琴的那句“啊人生,原来就是和许多人相遇的过程”萦绕耳畔,是啊,如果说旅途的景观是物质的景观的话,与人相遇的景观就是一生最珍贵的精神意义上的景观了。中国人常说,“百年修来同船渡”,这一起野营至少也要修上50年不止吧!

    与人的离别也同相聚样需要缘分,临走那天上午,我还是一个人忍不住走去了一直遥望着的湖边,像奈昂那多"迪卡尼奥在电影《沙滩》里发现天堂一样的沙滩一样的惊喜,因为事先没有打招呼,我只说是去上厕所,就上到了“天堂”那边去了,打了电话让丈夫他们到厕所那边来等我给他们一个惊喜,久等他们不来,我只得回到营地,见人去林空,都走了,只Gerald(吉纳德)还在那里,像专门告诉我我的丈夫儿子来找我了,于是跟他道别,却懊悔我的开小差失去了跟Angela(安吉拉)道别的机会,想想反正我们这周四又会在“万圣节”的聚会上见面,内疚倒少了些,倒是Gerald(吉纳德)估计将来见面机会倒是不多,忽然有些惆怅,不过大家交换了电子邮件,至少还可以保持联系吧,“久聚终有一散吧”。
野营——制造无价的回忆
(人去林空,干净得像不曾有人来过)

   后来终于看见儿子丈夫来了,我也激动地带他们去了,却总找不见刚刚的路,几经折腾终于走到湖边,却不是刚刚我发现的,再找却怎么也找不见我看见的,一直很了解我的儿子说“妈妈,那是你的幻觉”,怎么会,我有照片为证啊,这可蹊跷了,至今不得其解。后来干脆不想了,反正没有找到我看见的那一个,至少又发现另一个了呀,看来赫拉克利斯真的说得好“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的两次不能看见同一个湖也有了哲学的解释。丈夫说“我们饶湖走一圈吧”,出发,经过厕所边,啊,我看见了Angela(安吉拉)他们,啊,我的一直感恩的厕所啊,终于在离开前跟他们正式道了别,带着没有一丝遗憾的心离开了住了两个难忘的晚上的野营地,阳光渐渐照在我们这两日冻坏了的肌肤上,有些暖意了,终于要返回人间了——
野营——制造无价的回忆
(再找不见我看见的湖,还好有照为存,证明不是我的幻觉)
                                     2006年10月26日凌晨1:28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