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在他乡 |
周末的我异常忙碌,尤其星期天,一大早就要开车近半个小时送儿子去学绘画,我倒不是一个硬要儿子成为画家的妈妈,我对他已经够放松,而不像这里一般中国人的孩子一身兼顾几学(音乐、绘画、舞蹈、体育、数学或英文或中文等,要是你正好也是混血就更麻烦了,曾经教过中日混血的兄妹俩,据他们讲除了上中文学校还要上日文学校,这里许多中国小孩周末都很忙碌的,所以有时想想也并不比国内的孩子轻松,只是这里的压力是自己给的而已了),见好动的儿子唯有在画画儿时能静下来,并且很有天赋,所以才不辞辛苦地上半天陪他去画画,下半天忙着教中文的。
而昨天,儿子画完画,提议要跟朋友艾力可斯(Alex)去“万圣节”商店(Halloween Store)要在平时我可能又会委婉拒绝了,因为我的时间的确不够用,但想到不让儿子太扫兴,再则进入十月,离“万圣节”(10月31日)也不远了,“老美”们都在忙着准备购物装饰,其实热爱生活的“老美”们一年当中可没闲着,节太多嘛,忙完这个忙那个,而进入十月以后又是节日最密集的季节,十月底的“万圣节”一过,又是十一月的“感恩节”,再过去便是十二月的“圣诞节”,直到“新年”来临,这个假日季节才算告一段落,老美们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不亚于我们对中秋,新年等的重视。过去一直想写关于美国人忙碌过节的文章,疏于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做回自己,忽然觉得有很多可以写。这几日正在想着写“万圣节”,因为前几日就见勤快的商家已经在商店门口和里面布置了节日气氛了。儿子这么一提议,我便爽快答应了,不过附加条件,不能逛太久,我的确没有太多的时间,儿子同意了,我们欣然前往。
一到商店门口,就见醒目的橘红色巨大条幅,橘红色是万圣节”也是秋天丰收季节的颜色,(以后要给大家分享更多秋天的装饰,比如各式的南瓜等。)朋友玛利亚开玩笑说她正好穿对了颜色,因为正好穿着橘红色。
(商店外景)
这里像这样只为某个主题而开的商店有很多,比如有“圣诞的”有开聚会的,还有爬山的钓鱼的不一而足,而像这种应景的主题商店,一年当中也只开5个星期,其余时间就关店,也够惊叹美国人的奢侈了,好端端的店就让它这么空着,也不去考虑房租啊什么的,有时也是他们财大气粗的单纯吧。进到店里,各式希奇古怪的色彩斑斓的东西就呈现眼前,而更有趣的是店员们的穿着,不禁想给他们照相,不过这里最尊重人权,拍照前一定得去征求一下人家的意见,因为有的地方就不许拍照的,热情大方的店员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于是有了下面的照片。
(与店员合影)
(热情的店员)
儿子和朋友在店里如鱼得水,太多的选择,反而一下做不下决定,于是这里看看,那里试试,倒也开心自在。我也正好四处瞧瞧,拍些照片。注意到来这里当然家长陪孩子的比较多,因为要追溯,这“万圣节”真还是为孩子而设的,为了消除孩子对“鬼怪”的恐惧,便专门为孩子设立了这个可以自己装鬼的节日,最有趣不过的就是“万圣节”那晚,穿上鬼服,在大人的带领下去敲邻居们的门的“Trick or Treat”(被整还是招待?)的有趣节目了,被敲门的邻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来招待这些“小鬼”,如果你不想被“小鬼”捣蛋的话,一般,一贯友善的邻居都会拿出糖果来招待,“小鬼”们自然是收获一大堆糖果满意而归。不过敲门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去敲门口有做“万圣节”装饰的邻居的门,否则会闹得彼此尴尬。听朋友讲,他们去年门口的装饰做得太“隐蔽”和逼真吧,还吓住了一些路人。今年他们又买了一个恐怖的墓碑,上面带有感应器,据说有人经过便会发出声音。但愿别再吓着路人了吧。
(与朋友艾力可斯在一起)
来这里的,不仅有小孩,也有年轻人甚至老人,我就见一位穿着一身雪白鬼服的老太太从试衣间里出来,最佩服美国人的这种很投入很自我的个性,其实真是他们热爱生活的表现。每年的“万圣节”聚会,他们也搞得有声有色,可以把自己的房子就装饰成一间鬼屋,据参加过朋友聚会的友人讲,她去的朋友家到处挂满了蜘蛛网,连后院都不例外,主人的穿着也要配合,参加聚会的朋友也要装成各式不同奇怪的造型,朋友就是跟恋人专门打扮成一对野人去的,记得那年正好那晚降温,据说朋友是冻着了。不过,想想有着游戏情结的“老美”们还真童心未泯呢!
(与带上面具的朋友在游戏)
看到许多怪异的杯子,朋友讲这些用于“万圣节”聚会,本来儿子想买一个有骷髅的手的杯子,后来看见有更喜欢的骷髅,就改主意了。最终,与同样喜欢武器的朋友一样,儿子选了自己满意的镰刀,他的朋友选了染有“鲜血”的电锯(这个玩具也是出典一部经典的恐怖电影吧,儿子的朋友讲了那部电影的名字,这会儿又忘了),在选定东西前,儿子和朋友还看见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东西,比如各种恐怖的帽子或面具,手或脚等,甚至还有一瓶瓶的“血”呢,和用于恐怖化妆的颜料,总之应有尽有,连玫瑰也是黑的呢!一幅肖像画,好端端很绅士的一位男士,当你盯上他几秒钟后,就变成面目狰狞的魔鬼了。
(绅士会变成魔鬼,儿子发现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么恐怖的商店也有人要去是不是太变态了,其实消除恐惧最好的办法便是“与鬼共舞”了吧,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以毒攻毒”,看来美国人的这一传统也有它的道理,至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有帮助的,与其避讳,像我们中国儒家传统的“不言怪力乱神”,还不如让孩子在游戏的情景中得到心灵的成长,至少,看见满意而归的儿子,我是开心的,尤其,嘴甜的儿子一路上一个劲儿地“妈妈谢谢”过不停,我为忙碌中能抽出闲暇的决定感到欣慰。
(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