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有些人追捧李驰,责难但斌,甚至连林园也不放过。我没搞清楚状况,也非常的不理解。干脆直接上图,简明扼要!到底谁更接近巴菲特?

在我看来,考察一位基金管理人的水平和能力,三年的业绩回报足矣!别说超越大盘多少,最起码,作为专业投资者,怎么都得跑赢市场吧!一年两年的失误可以理解,连续四年还是这样,搞得连散户都不如,那就无法原谅了。有人说巴菲特也会失误,但1965年到2011年的46年间,巴菲特只有两年发生业绩亏损,即2001年-6.2%和2008年-9.6%,跑输市场的年份平均每七八年才有一回。如果说价值投资是连续四年跑输市场、严重亏损,甚至有的产品接近清盘线的水平,我肯定要强烈质疑!相信巴菲特本人来了也不会同意!
在投资领域,常胜将军是存在的,但永不犯错的常胜将军是不存在的。谁都会犯错,关键在于犯错了我们能否敢于认错、汲取教训。巴菲特曾说:我做过的最蠢的事就是追求增长和扩大现有纺织业经营的“机会”。我还购买了一家纺织公司(即20世纪60年代收购新英格兰纺织厂),直到最终关门,我才回过神来。自从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后,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就由寻找便宜货升华为购买优秀的企业,坚持长期的、高确定性的和充沛自由现金流的投资,而不是中短期的、高风险性的和高资本支出的投机!
当然,金融业不是纺织业,也不是无可救药的没落行业,其中也会有少数优秀的企业。但是,投资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再优秀的金融企业也无法摆脱其周期性、高杠杆和高风险的特征。金融行业永恒存在,但行业特性决定了百年长寿的优秀金融企业凤毛麟角。金融股很难懂,有时候甚至是防不胜防,投资者可以参与,但集中全仓持有,绝对是拿客户的资产开玩笑,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做赌注。金融业这么明显的缺陷,作为专业投资者的李驰怎么就不明白,而且永远不认错呢?林园看好金融股,配置的仓位也不过15%;巴菲特也看好金融股,配置的仓位也不到20%。对不对?
无论是格雷厄姆还是邓普顿,在寻找便宜货的过程中,分散投资都是原则,全仓持有某家公司或某个行业绝对是兵家大忌!集中投资原则只适用于购买优秀的企业,生搬硬套用在寻找“烟蒂股”上,投资失败将不是一个可能性的问题,而是时间上的问题。这或许就是,最近四年多来,李驰投资一败再败最重要的原因。
到底谁更接近巴菲特,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能理解:在投资领域,为什么林园、但斌即使犯过错误,依然会是常胜将军,依然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得成功。理解了这些,或许我们也能接近巴菲特,投资成功也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6mlo.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