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石井清水岩
位於南安石井西北楊子山,始建于唐代,初名水泊庵。寺宇建在半山腰,因背依巨石,面臨深壑,又稱半山岩、大坑岩;寺邊有一泓清澈的泉水,常年不涸,後人也稱清水岩。
清水岩殿堂系四垂杉木結構,殿二進,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頂。經歷代多次修葺擴建,殿宇巍峨,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異常壯觀。
大殿正中奉祀釋迦、藥師、彌陀三尊石佛,系明代文物。石佛高約二米,盤坐於蓮花之上,其精湛的雕藝,為歷代遊人所讚賞。
大殿楹聯為明.正德進士黃鉞題刻:
“清相雲新,萬丈毫光勝瑞座;
岩松枝老,千年貝葉振空山。”
“梵響楊山,是處人天皈古佛;
瀾觀浩海,千秋文物繼前賢。”
前殿有明.萬曆進士黃華瑞、黃華秀題聯。
清水岩石牆上嵌《會清水岩記》碑,明.嘉靖二十年(一五四一年)戶部郎中轉雲南知府鄭普撰文,清.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泐石,詳細記述建寺的緣起。
清水岩還有一些鶴頂格嵌字聯:
“清水一瓶普施甘露,楊山片石長現慈雲。”
“清澈長空,幾杵鐘聲敲古寺;水連曠野,一岩月影照禪房。”
安溪蓬莱有个名闻遐迩的胜景清水岩,南安石井也有一个清水岩,但知者不多。
南安的清水岩,在下南安石井的杨子山中。据明代地方史家晋江人何乔远《闽书》所载:杨子山亦名崎髻山(起过山),与鸿渐山鼎峙,为泉郡外障。山岩迤右,峰石叠立,东有石室,西有龙泉,下为峰口庙。
又据(南安县志》之(地舆志》二所载:“杨子山·,·…山多活泉,清
泚常流。有寺名清水岩,旧传杨进士肃读书处。宋吕大奎亦读书其中,又云杨肃常登是山云。”
关于杨肃,民间流传其传说故事。据云唐末五代之时,杨肃曾到高山采薪伐木,遇到神仙,传授给他仙家异术秘诀。由是神气灵异,能预知祸福,又精医术。时审知王闽,其夫人病疮,百药无效,杨肃为夫人治病,药到病除。闽王大喜,欲加封赏,杨肃不受,但求为乡人浚破灌田,以利农耕,民受其利。及至宋代,封为“太乙真人”。
吕大奎字圭叔,南安朴兜人。少年时代跟随道家陈北溪门人王昭复学习,道学相承,渊源有自。大奎又精通文学书史,后登宋淳佑七年(1247)丁未科一甲进士,初授潮州教谕,后通判袁州和福州,又知兴化军州事、漳州府事。宋末蒲寿庚叛宋降元,为蒲氏所害,遗稿有<学易管见》、《春秋或问》等等行世。
南宋朱熹主簿同安县时,多次到杨子山中杨林书院讲学。书院遗址至今尚存,以及朱子祠碑记石刻,朱子阁遗址以及相关石刻尚存。
清水岩寺为三开间殿宇古典式建筑。附近又有“晚晴山房”,据云弘一法师亦曾到此挂锡。其徐经堂、僧舍及斋厨也均完备,形成一建筑群体。山中环境幽静,空气清新,为修心养性绝妙佳处。清水寺前左侧,巨岩耸立,上刻七律一首,诗云:一山高出众山巅,路转峰回别有天。石磴栖云人自远,僧寮隐树地云偏。帆归语海沧波外,花笑春风古洞前。乘兴招游寻楔事,残霞薄暮上澳边。宋质夫林文彬上已日题
裔孙林鹏程所勒
林文彬字质夫,号显斋,宋代南安人。举贤良方正,任苏州府学教谕。训导有方,遂改署常熟知县,颇著政绩。未几辞官,乞归林下。尝登游此山赋诗。迨清道光间始由其裔孙林鹏程镌刻于此岩崖间。
林鹏程又将朱熹题安溪蓬莱清水岩之“仙苑”二字,摹刻子清水岩寺后巨岩上。亦系道光五年乙酉(1825)所刻。以赞誉此山有如蓬莱仙苑,至今石刻尚存。
在往清水岩寺道旁右侧岩崖上,镌刻五律两首,其一日:
仙凡真隔世,坐久道心闲。
俯瞰疑无地,高依寄此山。
帆归沦海外,衣振白云间。
蓦霭催人去,怜霞散绮斑。
诗系清代石井昔坂村道光举人许廷圭所题。
杨子山开发甚早,既有唐宋名贤读书此岩,又有朱熹讲学此山书院,又有弘一大师住锡。地以人重,兹山之中,文化蕴涵深厚,且有诸多诗题石刻、如将一应古迹分期一一复原修整,有规划地开辟为一文化旅游景点,以与石井之郑成功纪念馆、郑氏宗祠、郑成功碑林及覆船山郑成功陵园互相配合,将成为泉南又一文化旅游名区。
南安石井(10):
杨子山清水岩
清水岩坐落在名族英雄郑成功故乡南安石井镇西北隅杨子山之阳,原名水泊庵,是唐代名刹。寺宇建在半山腰,背依巨石,面临深壑,故又称半山岩,大坑岩。寺边有一清澈泉水,四时不涸,故易称为清水岩。唐末名医杨肃曾结庐岩下读书,杨子山也因此得名,南宋大理学家朱 熹曾在此的杨林书院讲学授徒,并题诗题刻。
杨子山与鸿渐山对峙,系戴云山的余脉。两山高峰危耸,呈乳峰状,人们称之为“双奶山”,面对波澜壮阔的闽海,是天然的航海标志。登高眺望,“浯江渺弥万顷,一碧风帆往来。”真是风光无限!山上苍松翠柏,奇石嶙峋,岩壑流泉,胜迹甚多。
清水岩寺由山门、大殿组成,殿堂系四垂杉木结构,殿二进,正殿面阔5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经历代多次修葺扩建,在苍翠古柏掩映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异常壮观。
寺内大殿正中奉有释迦、药师、弥陀三尊石佛,中为释迦牟尼,左右为药师和弥陀,花岗岩质地,每尊高约一.三米,胸宽约.七米,袒胸双盘坐于莲花座上,莲座作两层,为靠背莲花,佛像与莲座分离雕刻,雕刻技术精湛,系明代文物,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历代游者所赞赏。左殿祀土地公公,右殿祀开山祖师。前殿有浙江省监察御史黄华秀和南京国子监学正黄华瑞题联。殿龛内奉有观音、普庵、韦驮等佛像。
据传,三尊石佛是明代进士出身的石井郭前人郑普(户部郎中转云南知府)从南海雕刻运回的。郑普的家距杨子山不远,从小就在杨林书院攻书,他走遍了杨子山的山山水水,喜爱山上的一草一木,转眼书院十年,他由无知少年成长为翩翩少年。就在准备上京赴考前的一天晚上,他挑灯夜读,看罢三卷书,他信步走出书院,忽见半山岩有佛光闪现,又见佛光绕成一个橄榄形的巨大光圈,光圈里出现佛祖释迦牟尼,再看周围群峰,一块块巨石化成罗汉,正向佛祖俯首施礼。郑普赶紧跪下向佛祖祷告:“佛祖在上,小生此科若中,一定为您雕刻金身”。
不久,朝廷开科取士,郑普联捷进士,授无锡知县。在任上,郑普体贴民情,减轻税负,倡导兴学,教化民众,深受百姓拥戴。无锡距浙江普陀山较近,一日郑普游南海,见此地雕刻的石佛精致,便命工匠雕刻释迦、药师、弥陀三尊石佛,运回故乡清水岩,供奉在大殿上,了却他一番心意。(另有一说此三尊石佛乃清乾隆三十四年重兴清水岩时郑汝成所捐刻。郑汝成,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南安中宪第郑运锦的儿子,由贡监生授州司马加五级并诰封中宪大夫)。佛像在“文革”中各被炸成两段,三尊石佛在露天中蒙受风吹、雨淋、日晒,幸而扫除阴霾,千年古刹得以重修,佛像得以修复。
大殿楹联有明正德进士黄铖题刻:“清相云新,万丈毫光胜瑞座;岩松枝老,千年贝叶振空山。”“梵响杨山,是处人天皈古佛;澜观浩海,千秋文物继前贤。”
前殿有万历进士、南京国子监学
正、浙江道监察御史黄华瑞、黄华秀题联。还有近代弘一大师的题联:“老圃秋残犹有黄华标晚节,澄潭影现仰观皓月镇中天。”清水岩还有一些鹤顶格嵌字联:“清水一瓶普施甘露,杨山片石长现慈云。”“清澈长空,几杵钟声敲古寺;水连旷野,一岩月影照禅房。”
http://img.365ta.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610/26/110531a00yzqbskfejwi7i.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