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娘故居”相传位于现今湘桥区凤新街道花园村

(2012-03-27 17:18:18)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历史
-

“五娘故居”相传位于现今湘桥区凤新街道花园村

时间:2012-2-14 11:36:04  点击:15  评论:0

村中“五娘井”至今仍可使用

 

http://cs.hlgzs.com/UploadFiles/201202/20120214113609654.jpg

花园村一位知情的阿婆在介绍有关“五娘井”的情况。

    陈三五娘的故事,在潮州民间流传了数百年,而据考证,历史上也确有其人。相传五娘的故居位于古潮州城西门外,即现在的湘桥区凤新街道花园村。那么,这座早已纳入市区的村庄,是否还留存些许遗迹,作为故事人物真实存在的有力佐证?怀揣对美丽传说的心驰神往,近日,记者踏上追寻五娘故居之路。

    今年87岁的退休教师邢锡铭,对陈三五娘其人其事,曾有过专门的研究。记者首先拜访了这位老人,希望从他那里获得有关五娘故居的线索。邢锡铭告诉记者,五娘的父亲黄九公,当时是潮州城的富翁,花园村其实是黄九公家的后花园,名叫“蔚园”。由于园内繁花似锦、景色宜人,人们称它为“花园”。“花园村”之名,也由此而来。与花园村相邻的景山村,俗称“假山”,是因为当时蔚园的假山建造于此。黄家这座后花园的规模,确实非同一般。

    邢锡铭说,五六年前,他曾亲自到花园村探访过,那里还保留着一口古井,名叫“五娘井”,传为黄家的水井。但这几年,该村路道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老人已找不到前往五娘井的方向。无奈之下,只好一路打听。

    “请问五娘井在哪里?”记者向村口一家杂货店的主人询问。主人指着水泥村道说,“一直走,见到大榕树,再打听。”按照指示步行几分钟后,村道的转角处果然出现一棵粗壮的榕树。然而,再往前却是一处三岔口,究竟该走哪边呢?记者又向一位过路的妇女打听。不料,这位妇女说,她不是村里人,周围居住的也大都是外地租房客,没听说过什么“五娘井”。就这样在村里转转悠悠,询问了好几个人,总算找到一位知情的阿婆。“你们要找古井啊?从那儿拐进去就是了。”阿婆指着两排旧村舍中间的一条小巷说。

    “古井巷”——当看到巷牌时,邢锡铭兴奋起来,“应该就是这儿了!”只见曲折的小巷深处,赫然呈现一小片空地,空地上露出一口方形水井。老人快步走到井边,左瞧瞧,右看看,十分肯定地说,“没错!就是它!”记者留意到,这口井的井沿是用水泥砌成,但井壁的石块却蚀化严重、凹凸不平,露出一道道深深的缝隙。水井旁边是一排经过现代改建的村屋,住户都是外地租房客。他们并不了解这口井的历史,但平时洗衣洗菜,还会使用这些井水。

    采访中,记者遇到村里70多岁的林阿婆,她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就住在井边的屋子里。这口井水质好、出泉快,在以前,村里没有自来水,它就是大家的生活水源。妇女们每天都会结伴到井边洗衣服,半夜里前来打水的村民们还络绎不绝,十分热闹。“原来井沿是石头砌的,后来出现了裂缝,村里人便用水泥重新修补。”林阿婆说,村民们还曾自发对水井进行清理,将水抽干,挖掉多年沉积的淤泥,在井底铺上细沙,以保持水质洁净。

当记者问起这口水井的来历时,林阿婆不假思索地说道,“陈三五娘!”她还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有一座大土堆,叫做“五娘墩”,听上辈人讲述,也是五娘家遗留下来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五娘墩”已不复存在。如今,花园村已找不到黄姓人家,唯有这口布满沧桑的古井,不时能唤起人们对那段动人爱情故事的记忆。

(潮州日报与《晋江经济报》联合推出的“追访陈三五娘”特别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在下期的特别报道中,潮州日报将推出《晋江经济报》记者采写的走访陈三故里——梧宅村,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